2025 年电车电瓶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 寿命与性能衰减问题
- 质保到期后的衰减:根据工信部规定,2016 年起乘用车企业需为电池等关键部件提供至少 8 年或 12 万公里质保。2025 年,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质保到期,大量电池性能可能出现明显下降,如续航里程缩短、充电速度变慢等。
- 长期使用后的自然衰减:即使未到质保期,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使用年限较长的车辆电池也会因充放电循环次数增加而自然老化,导致容量和性能逐渐降低。
- 成本与经济问题
- 更换成本高:电池在整车成本中占比较高,若需更换,费用昂贵。如特斯拉 Model S 换电费用曾高达 20 万元,而部分 10 万元级车型电池包成本可能占整车成本 40% 以上,这使许多车主面临换车还是换电池的两难选择。
- 保值率影响:电池性能下降会降低车辆保值率,消费者在出售或置换车辆时可能面临较大经济损失。
- 安全与质量问题
- 梯次利用的安全隐患:2025 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 78 万吨,梯次利用虽可延长电池寿命,但电池性能不稳定和消防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如在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和储能装置中使用退役电池时,可能存在过热、起火等风险。
- 回收处理的质量把控:电池回收企业需对不同车企和批次、差异性大的电池进行细致检测和分类,但现有法规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小作坊回收市场活跃,可能导致回收流程不规范,影响资源回收效率和环境安全。
- 供应与市场问题
- 供应短缺:美银全球研究部门报告显示,2025 - 2026 年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可能出现 “售罄” 情况,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运行率将达到 85%,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率上升,电池短缺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
- 市场竞争:电池供应紧张可能引发企业间竞争加剧,包括对原材料的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等,这可能影响电池价格和产品质量。
此外,用户使用习惯和环境因素也会对电车电瓶产生影响。如不正确的充电方式(如过充、过放、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充电等)、频繁急加速和急刹车、长期在恶劣路况行驶等,都会加速电池老化。同时,极端天气条件下,如高温酷暑或严寒低温,也会使电池性能下降,续航里程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