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并非一撞就自燃,不过电车碰撞后存在自燃的风险,原因如下:
电车碰撞后可能自燃的原因
- 电池特性问题:目前主流电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其内部的锂是活泼金属,决定了锂电池易燃易爆的属性。电池在受到碰撞挤压、穿刺等机械损伤时,内部结构易发生形变,可能导致短路,进而造成局部过热,当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热失控,最终导致自燃。例如,极氪 009 在高速行驶中与护栏多次撞击后起火,可能就是金属护栏的尖锐边缘刺穿了电池包外壳,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自燃。
- 电池系统设计与防护不足:尽管现在的电车电池系统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但在极端碰撞情况下,这些措施可能无法完全避免电池受损。比如电池箱的防火隔离装置可能在严重碰撞中失效,无法阻止火焰蔓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功能也可能因碰撞而损坏,无法有效散热,使得电池温度不断升高,增加自燃风险。
- 电路系统故障:碰撞可能导致电车的电路系统出现故障,如线路松动、接触不良等。这些问题可能引发电火花,一旦遇到周围的可燃物质,如电池的电解液、车内的塑料部件等,就容易引发火灾。
电车并非一撞就自燃的原因
- 技术改进与安全措施:汽车厂家一直在不断改进电车技术,提升安全性。例如,优化电池系统的设计,采用更坚固的电池包外壳和更有效的防火、隔热材料;加强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如降低充电速度、切断电源等,以防止热失控的发生。此外,还会通过严格的检测和维护流程,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
- 安全标准与法规要求: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有严格的标准和法规要求。例如,规定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 5 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车企需要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否则无法上市销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电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碰撞后自燃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