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国不建造日本电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产业规划与发展方向不同
- 中国新能源汽车规划明确:中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 2035 年)》明确了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在政策引导下,中国车企围绕这一方向大力投入研发和生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 日本电车发展策略有别:日本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相对迟缓且策略不同。日本企业的产业结构与经营理念较为保守,习惯 “和风细雨” 式改革,对于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的全面转变较为谨慎。同时,日本在氢能源领域投入巨大,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专利壁垒,车企将较多资源集中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上,导致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
技术路线与优势差异
- 中国在电动化技术积累深厚: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电池技术、充电设施、智能网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全球十大锂电池生产企业中中国占据 7 家。在智能网联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探索,将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车辆,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
- 日本传统优势在混动和氢燃料:日本在传统燃油汽车技术上有深厚积累,特别是混合动力技术,如丰田的 THS、本田的 i - MM D 等,在全球市场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竞争力。此外,日本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长期以来致力于氢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希望在未来的氢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市场需求与消费环境不同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购车优惠政策以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刺激了市场需求的增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加上对环保、智能出行等方面的关注,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 1200 万辆,连续 10 年位居世界首位。
- 日本市场对电车接受度有限:日本社会老龄化、低欲望化,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的依赖度较高。此外,日本的电力资源紧张,电价较高,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困难,这些因素限制了电动汽车在日本市场的发展,导致日本国内对电车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