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会有电车问题

2025-03-25 14:45:30  阅读 14 次 评论 0 条

2025 年存在电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续航与充电方面

    • 续航里程限制:尽管技术有所进步,但相比燃油车,电车的续航里程仍然较短。例如,一些电车满电官标续航虽有几百公里,但在实际高速行驶等工况下,电耗增加,续航会大幅缩水,像从广州到河南新乡,全程 1500 多公里,一辆满电官标续航 705km 的电车,高速续航可能只有 400km 左右,还需保留保底续航找充电站,这就导致需要多次充电。
    • 充电设施不足: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虽达到 1281.8 万台,同比增长 49.1%,但公共充电设施 357.9 万台,同比增长 31.3%,增速低于整体充电设施增速,且落后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整体增速。在长途出行依赖的服务区,充电桩数量不足、坏桩以及充电排队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服务区充电桩存在不能通用、充值困难等情况,影响了电车用户的充电体验。

  • 电池性能方面

    • 续航虚标:中消协报告显示,2024 年续航虚标投诉占比超 40%,是传统燃油车的 8 倍。一方面是因为 CLTC、WLTC 等测试标准存在差异,未考虑低温、高速等场景,另一方面车企掌握 BMS 数据修改权限,第三方检测机构无法验证,导致实际驾驶中,尤其是在极端天气、高速行驶或满载情况下,电车续航衰减明显。
    • 电池成本与寿命:电池技术虽有进步,但高昂的成本仍是电动汽车价格高于传统车的关键因素。并且电池性能随时间下降,可能会出现电池衰减等情况,这不仅影响续航,还带来维护成本的上升,例如高端车型的电池更换成本可能高达车价的三分之一。

  • 智能系统方面

    • 过度宣传与实际不符:部分车企的智能驾驶功能宣传与实际能力不匹配,容易让消费者过度依赖智驾系统,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如小米 SU7 智驾高速急刹被追尾事件,就是因为车辆出现 “误识别”,导致急刹引发事故。
    • 数据掌握权在厂家:电动汽车上搭载了众多的传感器和先进的智能技术,车辆数据的掌握权往往在厂家手里,市场上缺乏能做电动车鉴定的第三方机构,这使得车主在遇到问题维权时,道路相对狭窄。

  • 市场与售后方面

    • 市场波动与价格问题:2024 年电池成本腰斩叠加 “以价换量” 策略,新能源汽车价格波动剧烈,“价格背刺” 问题突出,如五菱星光轿车上市不足半年即启动降价清仓,导致车主二手车估值缩水,而车企以 “市场政策自主权” 为由拒绝补偿,消费者难获法律支持。
    • 售后 “烂尾”:近年来,已有众多造车新势力在发展的征途中黯然退场,售后 “烂尾” 问题层出不穷。如合创汽车宣告破产,威马、高合、极越等 6 家新能源车企退出市场,波及全国超 16 万车主,出现车机系统停服、手机钥匙失效、配件价格飙升、保险公司拒保、二手车残值不足 20% 等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678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