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开电车回农村总体上比过去方便了许多,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具体情况如下:
方便之处
- 基础设施改善:
- 充电桩数量增加:近几年,农村新能源汽车每年销量达 100 多万辆,对充电桩的配套需求日益强烈。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三部门也启动了 2025 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相关工作,2025 年拟支持 75 个县试点,比去年增加了 8 个。2023 年全国新增县域充电设施 11.97 万台,同比增长 74.17%。像国网浙江台州供电公司在景区、民宿集聚区、农村社区等优先布局,打造村级 “10 分钟绿色出行生态圈”。
- 充电服务多样化:除了常规充电桩,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移动储能电源车等新型充电设备。如春运期间苏州就利用移动储能电源车,为电量不足的电车提供及时充电服务,还通过大数据监控将其派往需要的高速服务区。此外,像 “e 打电” 这样的移动充电 / 上门充电服务也在不断发展,车主可以像叫外卖一样在手机上一键下单,享受上门充电服务,为长途旅行提供了更多充电选择。
- 政策利好支持:政府在购车环节给予新能源汽车大力支持,包括提供直接购车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等优惠政策,还推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降低了购车成本,使得更多人愿意选择电车。同时,各地也在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电车在农村的使用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 车辆性能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发展,车辆的续航里程逐渐增加,充电速度也有所提升。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破千万辆,并且连续第 10 年位居全球销冠,2025 年其渗透率预计将从 41% 提升至 51% 左右。车辆的动力响应和驾驶体验与传统油车相差无几,车内安静舒适,行驶过程平稳顺畅,能为回乡旅程提供较好的驾乘感受。
挑战方面
- 部分地区充电设施仍不足:尽管充电桩在农村地区的建设速度加快,但在一些偏远农村或山区,充电桩的覆盖密度可能仍然较低,难以满足大量电车的充电需求。在春节等返乡高峰期,可能会出现充电排队的情况,导致充电等待时间较长。
- 充电时间相对较长:即使是快充,相比燃油车加油的速度,电车充电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在长途旅行中,频繁充电可能会增加总的行程时间,影响出行效率。如果遇到充电桩故障或其他问题,可能会进一步耽误行程。
- 低温环境影响续航: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电车的电池性能会受到影响,续航里程可能会缩短。这就需要车主在行程规划时更加谨慎,预留足够的电量和充电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提前了解好路线上及农村目的地附近的充电设施情况,做好行程规划,包括充电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同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做好应对准备,那么 2025 年开电车回农村是可行且较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