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联网充电主要有以下原因:
- 提升充电体验与管理效率
- 优化充电资源配置: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2472 万辆,预计 2025 年将超过 4000 万辆。通过联网充电,可实时了解充电桩的使用状态、分布位置等信息,智能引导车主前往空闲充电桩,减少找桩时间,提高充电桩利用率,解决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导致的充电难问题。例如,车主能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查看附近充电桩的使用情况,提前规划充电行程。
- 实现智能充电管理:联网充电可以根据电网负荷、车辆电池状态等因素,实现智能有序充电。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增加充电功率,在高峰时段适当降低功率,避免大量电车无序充电对电网造成冲击,同时也能降低车主的充电成本。如一些地区通过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引导车主在夜间低谷电价时段充电,既节省了费用,又减轻了电网负担。
-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 发挥电车储能作用:电动汽车具有天然的移动储能特性,可作为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互动。通过联网充电,电网可以在需要时控制电车进行放电,将电池中的电能回馈到电网中,起到削峰填谷、调频、备用等作用,有效缓解配电网运行压力,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比如在夏季用电高峰,电车可作为移动电源为电网补充电力。
- 促进新能源消纳: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等)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联网充电可以使电车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充电,消耗多余电量,在电力供应不足时放电,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促进新能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弃风、弃水、弃光现象。
- 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 积累数据用于优化服务:联网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如充电时间、充电量、车辆行驶里程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充电运营商可以优化充电桩布局、提升服务质量,车企可以改进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优化车辆性能,能源供应商可以更好地预测电力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联网充电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充电相关的信息服务,如充电桩位置、充电状态等,同时也能与车辆的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交互,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充电功能,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
此外,相关政策也在推动电车联网充电的发展。例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 - 2027 年)》提出要提升包括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在内的新型主体涉网性能,开展配电网可接入充电设施容量研究,创新调度模式,开展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