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研究电车的人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政策导向
- 采购倾向:财政部办公厅要求新能源汽车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 30%,对于路线相对固定、主要在城区行驶的公务用车,原则上 100% 采购新能源汽车。这一政策导向使得企业和研究机构有动力投入电车研究,以满足公务用车市场的需求。
- 发展决心:中国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坚定,从中央到地方利好消息不断。如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 2025 年将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研究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和标准体系,为电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 市场需求
- 销量增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1650 万辆(含出口)左右,增速接近 30%,渗透率超过 50%,内需有望达到 1500 万辆,渗透率超过 55%。国际咨询机构 Gartner 预测,2025 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同比增长 33%,达到 8500 万辆,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员投身电车研究。
- 消费偏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一方面是因为环保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电车在辅助驾驶、娱乐系统等方面的技术提升,提供了更高级别的驾驶体验,也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电车,促使企业加大研究投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 技术进步
- 电池技术: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产品加速量产,国内半固态电池 2025 年出货量有望突破 10GWH,全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 2 - 3 年内完成小批量上车,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提高了电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吸引了更多人研究电车相关技术。
- 智能化:智能化市场进入新阶段,2025 年乘用车 L2 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或将接近 65%,高阶智能技术则将快速进入 10 万 - 20 万元中低价车型市场,AI 技术的应用也将有效提升电车的科技属性和娱乐属性,并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组织效率,这些都为电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 企业目标
- 销量目标:在行业整体增长态势下,主流企业纷纷提升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如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明确了 2025 年问界要锚定豪华车阵营,M9 锚定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实现倍增计划;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公布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目标为 30 万辆等,企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会加大对电车研究的投入,从而推动了相关研究人员数量的增加。
- 国际化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 2025 年迎来产能出海的新浪潮,需要用先进的制造和产品服务全球市场,推进 “新国际化发展” 扎根落地,这也促使企业加大对电车技术的研究,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成本优势
- 使用成本: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日常使用中,能耗成本较低,而且在购买时享受税收优惠,日常维护成本也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的总拥有成本具有优势,这使得市场对电车的需求增加,进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电车研究,以进一步优化成本和提升性能。
- 电池回收: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逐年增长,原材料短缺问题将凸显。但到 2030 年,汽车制造商将能够回收 95% 的电动汽车电池,废旧电池可以被视为一种高度富集的矿石,通过回收利用可以减少矿物开采需求,降低电池价格,提高电动汽车的整体商业可行性,这也促使研究人员关注电池回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