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暴雨天开电车总体有一定安全风险,但如果做好防护措施、正确驾驶,也能保障一定的安全性。以下是具体分析:
电动汽车
- 安全因素
- 防水设计:电动汽车的电池防水等级普遍较高,可达到 IP67 水平,能够防短时间浸泡。其动力系统相对封闭,“三电系统” 密封性较好,理论上涉水能力比燃油车更强。
- 安全配置:正规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在设计和制造时会充分考虑短路或漏电等安全问题,并且会进行严格的出厂测试,如按照国家标准,乘用车要在 100 毫米深的水中,以每小时 5 公里至 10 公里的速度行驶 500 米,以考核车辆涉水的安全性。
- 风险因素
- 积水影响视线:积水会严重影响肉眼观察路面情况,可能导致车辆轧上或者刮伤底盘、电池,进而出现严重后果。
- 水浸车内:当车辆涉水深度过高时,水可能会顺着缝隙进入车内,浸湿地垫、座椅等,若未及时处理,会导致发霉、异味及加速磨损等问题。
- 高科技配件受损:现在不少新能源车配备大量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高科技产品,这些配件在涉水行驶时可能浸水或被水冲击导致损坏。
- 车辆生锈:涉水之后,由于车身结构原因,一些部位可能存在 “积水区”,内部通风不畅,积水长期不能蒸发,汽车的金属部件容易生锈,影响使用寿命。
电动自行车
- 安全因素:如果电动自行车做好控制器等关键部位的防水措施,避免车辆进水,在小到中雨的情况下,短距离行驶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
- 风险因素
- 短路风险:水进入锂电池内部时,可能会导致正负极之间短路,产生大量热量,引发电池过热、燃烧甚至爆炸。
- 腐蚀损坏:水中的杂质和化学物质会腐蚀电池的外壳、电极和连接件,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 电气故障:水可能使电池的控制电路、保护装置等电气部件受潮出现故障,影响电池的正常充放电管理。
- 漏电危险:涉水后的锂电池可能存在漏电现象,对使用者和周边环境构成触电风险。
安全建议
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电动自行车,在暴雨天行驶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尽量避免外出和涉水: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应尽量避开易积水路面。如果是电动自行车,不要冒险驾车涉水,不要从涵洞、隧道等容易积水的路段经过。
- 提前检查车辆:出行前检查车辆的密封性、刹车、灯光等是否正常,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状态。
- 控制车速:如果需要驶入积水路段,一定要减速慢行,电动汽车保持时速在 30 千米 / 小时以下,电动自行车也应缓慢行驶,并且以直线匀速前进。切勿在水中停车、换挡或急打方向盘。
- 充电安全:避免在露天充电桩充电,防止操作不规范导致充电桩进水。插拔充电枪时,务必规范操作。电动汽车充电前,要检查充电器是否被雨水浸泡过,充电器内是否有积水或者杂物;电动自行车充电前,也要确保电池和充电器干燥。
总之,2025 年暴雨天开电车有一定安全风险,车主需要充分了解车辆的性能和相关安全知识,采取正确的措施,以保障自身和车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