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冬天开电车回东北是可行的,但具有一定挑战性,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具体如下:
车辆性能方面
- 续航里程缩短:低温会使电池性能下降,导致续航里程大幅减少。一般来说,电池包温度过低,车平均至少损失 30% 的续航里程,原本 400 公里的续航可能降至 200 公里左右,甚至更低。如果车辆配备了优秀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如比亚迪的 “脉冲自加热技术”、小米的 “双模热泵” 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影响。
- 充电效率降低:低温下充电,电池需要先预热,充电曲线上升变慢,充电时长会增加。例如,在 0℃和 25℃的环境给电动车各充电 30 分钟,前者比后者少充 36%。当温度降至 - 5℃或更低时,充电时长比 10℃以上平均延长 25 分钟左右。
取暖与能耗方面
电车依靠电池供暖,开暖风空调会使续航平均下降 40% 左右,再加上座椅加热、除霜等功能的使用,会进一步消耗电量。相比之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利用发动机作为备用动力源,通过混动模式应对严寒,在冬季会更有优势。
基础设施方面
东北地区的充电设施在不断完善。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 “十四五”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末,充电设施终端保有量将超过 5 万个,满足超 33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黑龙江省也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了多个电动汽车快充站。但相对于气候温暖的地区,东北地区的补能设施依旧稍显不足。例如,G1 京哈高速全长约 1250 公里上有 27 座充电站,平均每 46 公里有一座充电站,而长度相近的 G2 京沪高速则有 32 座充电站。
如果要在 2025 年冬天开电车回东北,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 提前规划路线:研究沿途充电站分布,预留充足时间应对突发情况。可以使用相关充电 APP,如 “龙江 e 充” 等,获取充电站信息。
- 采取保温措施:为电池包做适当的隔热保护,减少温度波动对电池的影响。停车时尽量选择温度较高的地方,如室内停车场或阳光直射处。
- 合理预热车辆:出发前先启动车辆,让电池组和车厢缓慢升温至较佳工作温度,既能提升电池性能,又能改善车内环境。
- 谨慎驾驶:平稳驾驶,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有助于节能,延长续航里程。
- 携带应急物品:准备充足的暖宝宝、毛毯等保暖物品,以及应急食品和水。学习基本的自救知识,保持手机电量充足,随时可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