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大众电车被称为 “杂牌” 主要是以下一些原因:
- 软件及售后方面:部分车主反馈存在软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如一汽大众的电车从买车时说下个月 OTA,结果直到卖车都未实现,导致车机出现网络、GPS、手机连接等方面的故障,影响使用体验,让消费者感觉软件售后缺失,有失去售后服务的风险,这与消费者对传统大品牌应具备完善售后的预期不符。
- 品牌转型形象方面: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时代,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转型迅速,宣传力度大,给消费者留下了更专业、更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印象。而大众作为传统燃油车巨头,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形象转变相对较慢,消费者对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专业度认知不足,认为其不够聚焦,有点像 “杂牌”。
- 部分车型配置争议方面:以大众 ID 系列为例,其采用的鼓刹设计受到一些消费者的诟病。尽管鼓刹有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适用场景,如能降低能耗、实现更长距离滑行、集成手刹和紧急制动等,但由于市场上多数消费者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盘刹更高级,鼓刹通常是廉价家用车采用的配置,所以觉得大众电车在配置上有减配之嫌,影响了品牌形象。
- 市场竞争压力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中国市场,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品牌推出了众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价格、配置、智能化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相比之下,大众电车在一些细分市场的表现可能不如预期,销量和市场认可度有待提升,在消费者眼中的地位不如传统燃油车时代那么突出,这也使得一些人将其归为 “杂牌” 行列。
- 产品定价策略方面:部分大众电车的定价在市场上被认为缺乏竞争力。例如大众安徽的 ID.UNYX,上市时给出的 20.99 万元 - 24.99 万元售价区间,在竞争激烈的纯电轿跑 SUV 市场中,被消费者认为价格过高,与同级别、同配置的其他品牌车型相比,性价比不高,导致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产生质疑,进而影响了对大众电车整体品牌的评价。
但实际上,大众电车也有自身的优势,如 ID.3 2025 聪明款在电池安全、德系操控等方面表现出色,在欧洲市场大众电车的销量也较为可观。所以 “杂牌” 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只是部分消费者基于自身体验和市场现象形成的一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