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仍有人认为电车体验差,主要原因涉及续航、充电、性能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 续航里程焦虑:
- 实际续航打折:车企宣传的官标续航在实际使用中往往难以达到。例如在高速行驶、低温天气、使用空调或其他大功率设备等情况下,电池耗电量增加,续航里程会大幅缩水。如有的车满电官标续航 705km,但全程高速时电耗增加,高速续航可能只有 400km 左右。
- 长途出行不便:对于长途旅行,即便地图 APP 会根据车辆续航给出充电推荐,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如充电桩故障、排队等,电车车主需要频繁规划充电,这增加了旅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充电设施不完善:
- 公共充电桩不足:尽管充电设施总数在增加,但公共充电设施增速落后于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增速。在一些小城镇、偏远地区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电车的充电需求。
- 充电桩故障与维护问题:部分充电桩存在故障无法使用的情况,还有些充电桩的支付系统等可能存在问题,如出现充值后无法通用等情况,这给车主带来困扰,也加重了其他可用充电桩的排队现象。
- 充电时间长:相比燃油车加油只需几分钟,电车快充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大多数车型的充电时间仍然较长,慢充则更耗时,这对于时间紧张的用户来说是个较大的不便。
- 电池相关问题:
- 电池寿命有限:电池是电车的核心部件,其寿命存在不确定性。一般电池只能维持 4 至 6 年的使用寿命,随着使用时间推移,电池性能逐渐衰退,续航里程也会随之下降,这增加了车主的使用成本和担忧。
- 电池更换成本高:如果电池出现严重问题需要更换,其高昂的成本往往让车主难以接受。而且电池质保政策执行中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如厂商可能只针对电芯质保,其他部件需额外付费。
- 智能系统可靠性低:部分车企的智能驾驶功能宣传与实际能力不匹配,容易让消费者过度依赖智驾系统。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出现智能系统故障、紧急情况下退出智驾等问题,如小米 SU7 智驾高速急刹被追尾事件,这不仅影响使用体验,还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 车辆保值率低: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快、市场保有量较小、车型迭代频繁等原因,其二手车保值率普遍较低。车主在换车时,车辆的二手价值与新车价格差距巨大,可能会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
- 售后保障不完善:近年来,部分新能源车企破产或退出市场,导致售后 “烂尾” 问题出现。如合创汽车宣告破产后,车主面临车机系统停服、手机钥匙失效、配件价格飙升、保险公司拒保等问题,这让消费者对电车的售后保障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