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政策导向
- 销售目标要求: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我国计划在 2025 年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提升到 25% 以上,各大车企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纷纷加快电动化布局。
- 补贴与优惠: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补贴退坡,但为达成产业规划中的普及目标,目前国家的各项红利还是比较丰厚的。如在一些地区,购买新能源汽车有置换补贴、报废补贴等,并且新能源车在限牌城市可以直接上绿牌,能为消费者节省不少费用。
- 技术进步
- 电池技术革新:半固态电池技术即将大规模应用,2023 年蔚来汽车 CEO 李斌驾驶的 ET7 采用半固态电池跑出了 1000 公里的好成绩,上汽智己 L6 搭载半固态电池的版本续航也达到 1000 公里。随着技术成熟和产能提升,其成本会逐渐下降,未来消费者可能以 30 万以内的价格购入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汽车。
- 充电技术突破:800V 技术迎来全面落地,2019 年该技术还是保时捷 Macan 的专属,如今仅需 18 万的价格普通消费者就能拥有一辆这样的电车。到 2025 年,预计 90% 的电车都将标配 800V 技术,充电效率大幅提高,如理想 MEGA 能做到 “充电 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
- 基础设施改善:以前充电桩数量少、功率低,充电速度慢,限制了电车的使用。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善,2024 年主流充电桩平均功率达到 120kW,华为宣布将在 2024 年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 10 万根超充桩网络,理想汽车也宣布将在全国建立超过 2700 座超充站。到 2025 年,充电速度将进一步飞跃,充电桩数量增加、功率提升,能更好地满足电车用户的需求,缓解里程焦虑。
- 市场需求与消费观念变化:消费者环保节能意识增强,对电车的接受度提高。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 1431.6 万辆,其中乘用车 1340.8 万辆,市场渗透率将升至 47%。同时,高端纯电车型因续航和充电设施的完善,将更受青睐。
- 企业发展需求:对于车企而言,发展电车是实现技术突破和弯道超车的机会。我国在燃油车方面的技术专利难以攻克,而国外许多汽车品牌已经发展百年以上。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需求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有助于企业走向高端制造业,推动国内消费和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内外双循环。
- 使用成本优势:在日常使用中,电车的成本优势明显。以家充谷电为例,一公里成本不到 1 毛钱,而 95 号汽油站稳 8 元时代,加满一箱油的费用较高。而且电动车没有机油、变速箱等保养项目,保养费用也比油车低很多,长期下来能为车主节省不少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