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电车整体安全性较以往有了提升,但仍有爆炸风险。具体如下:
- 安全方面的保障:
- 监管加强:2025 年 1 月起,工信部联合多部门正式实施新版《新能源汽车年检技术规范》,首次将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列为必检项目,覆盖电池容量衰减率、充放电温度控制、绝缘性能等关键指标。
- 技术进步: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如宁德时代推出 “长寿麒麟电池”,循环寿命达 2000 次以上,适配新规要求;吉利 “雷神混动” 通过智能温控算法,将电池工作温度波动控制在 ±2℃内。同时,车企也在不断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如蔚来 2025 年 2 月推送的 BMS3.0 版本,将温差控制精度提升 30%。
- 仍存在的风险:
- 车辆碰撞:2025 年 3 月 18 日,深圳一辆极氪 009 电动商务车在高速行驶中与护栏发生碰撞后起火,引发公众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质疑。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宋健指出,电池在剧烈冲击下即使未破损,也可能因内部结构变化引发爆燃。
- 使用不当:若用户使用非原装充电器、长时间过充、在高温环境下充电等,仍可能引发电池过热、短路等问题,进而导致爆炸。如 2025 年新疆公布的数据显示,3 月 1 日至 3 月 21 日,全区发生因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故障引发火灾 3 起,起火原因为车辆电气故障。
- 电池质量差异:市场上仍存在部分劣质电池,这些电池不符合 3C 认证标准,在生产工艺、材料选用等方面存在缺陷,容易出现内部短路等问题,增加了爆炸的风险。
总体而言,2025 年的电车在安全性上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仍不能完全排除爆炸的可能性。用户在使用电车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和充电方法,定期检查车辆和电池状况,以降低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