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的电车技术是什么

2025-03-27 15:03:20  阅读 8 次 评论 0 条

2025 年有不少最新的电车技术,以下为你介绍一些:

  • 充电技术

    • 兆瓦级闪充:比亚迪推出兆瓦级闪充生态,其兆瓦闪充桩以 1000kW 功率改写补能规则,充电 5 分钟续航 300 公里。同时,比亚迪还拥有双枪充电黑科技,可将普通快充桩变身为 “应急闪充站”,使两把充电枪并联功率翻倍,让路边 150kW 桩秒变 300kW。此外,智能升压模块能在 500V 老旧桩上实现 750V 高压快充,激活存量充电资源。而且,比亚迪宣布向全行业开放兆瓦充电专利。

  • 动力与平台技术

    • 超级 e 平台:比亚迪的超级 e 平台采用全域 800V 架构与碳化硅模块,实现 2.9 秒破百、260km/h 极速、8.5 度电 / 百公里能耗,将电动车带入 “性能自由” 新纪元。该平台的 CTB 3.0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使底盘空间利用率突破 86%,后排乘客腿部空间比同级燃油车多出 12cm;碳化硅电控模块将能量损耗降低 70%,每辆电车全年可省下 800 度电。并且,开放的平台化设计允许车企像 “拼乐高” 一样开发衍生车型。
    • 多合一电驱系统:电驱集成化技术是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今十二合一的电驱系统已量产上车,如比亚迪 e 平台 3.0 Evo,将驱动电机、减速器、电控等一系列关键元器件集成于一身,使电驱系统结构更加紧凑,缩短整车线束长度和控制芯片数量,减少能量传输损失,提高电能转化为动力的效率,增加车辆续航里程。

  • 智能驾驶技术

    • 智驾与智能底盘融合:智能底盘具有全面线控化、高度集成化和 AI 智能化的特点。线控化取消机械连接,通过电信号控制执行器,反应速度快且有安全冗余。智能底盘采用集中的域控制器架构,减少电子控制单元数量,实现更好的协同控制。随着 AI 技术提升,车辆的感知、传感器和云端数据融合工作,如提前感知路面起伏颠簸,智能底盘会提前调节悬架参数,提升乘坐舒适性。目前,华为、蔚来、小米、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均布局了智能底盘技术,并已小规模上车。
    • 端到端融合多模态大模型:将多模态大模型深度融入端到端智驾成为最新技术趋势,可改善车辆对场景、障碍物等要素的理解能力,应对复杂交通场景。相比过去基于规则算法的智驾,端到端智驾经过数据训练学习,能做出更拟人化决策。如理想率先推出端到端模型 + VLM 方案,通过车身摄像头拍摄画面及导航信息,由 VLM 模型推理让车辆 “看懂” 道路信息。最近出现的 VLA 架构,使端到端与多模态大模型结合更彻底,能更好识别和处理罕见事件,提升智驾系统应用场景和安全性。

  • 芯片技术

    • 单颗算力 2000TOPS 的 Thor 芯片:英伟达的 Thor 芯片单颗算力达 2000TOPS,是特斯拉 FSD 芯片算力的 14 倍,可轻松应对高强度智驾场景,还能为智能座舱提供支持,量产后智驾、全液晶仪表盘、前后排娱乐影音可集成到一个架构中,提升效率并降低系统成本,理想、小米、极氪等品牌将使用该芯片。
    • 高通骁龙座舱至尊版:高通骁龙座舱至尊版芯片将在 2025 年装车,相比前作 8295,性能有 3 倍提升,AI 性能有 12 倍提升,最多可支持 16 块车载屏幕,并且实现 “舱驾一体”,将座舱和智驾两块系统融合,使算力得到更好利用。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721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