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汽车换成电车,电在总体上是基本能够满足需求的,但在局部地区或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挑战,以下从发电能力和充电设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发电能力角度:
- 电力供应有增长:中国的发电能力一直在持续提升,且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扩大。2024 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10.3%,以 AI 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用电量也快速发展,在此情况下,中电联仍预计 2025 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 15.5 亿千瓦左右,再创历史新高,这说明电力供应有一定的增长空间来满足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各类用电需求。
- 能源结构优势:中国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水利发电方面稳居全球第一,电力资源可再生且较为丰富,能够将能源消耗从石油转移到电能,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
- 充电设施角度:
- 充电桩保有量快速增长:据中国充电联盟预计,2025 年新增随车配建充电桩 361.9 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达到 1285.8 万台;新增公共充电桩 103.8 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 461.7 万台,新增公共充电场站 7.3 万座,公共充电场站保有量达 30.3 万座。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高速增长,将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更多的便利。
- 车桩比逐渐优化:截至 2024 年 9 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2809 万辆,车桩比为 2.46∶1。随着充电桩数量的增加,车桩比将逐渐得到优化,缓解充电难的问题。
- 布局不断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已达 98%,累计建成充电桩 3.5 万台。各地也在不断加强城市、乡村等区域的充电设施布局,提高充电设施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然而,2025 年电动汽车用电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充电设施建设滞后的区域,可能存在充电不便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极端天气或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可能会出现紧张,影响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