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原因如下:
- 市场销量与渗透率持续增长:
- 销量预计大幅提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 1650 万辆(含出口),增速接近 30%。
- 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内需有望达到 1500 万辆,渗透率超过 55%。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车)将占据新车销售的一半以上份额,成为市场主流。
- 政策支持力度大:
- 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通知,继续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 购置税免征:2025 年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的最后一年,这有利于刺激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
- 政府采购政策倾斜:财政部规定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 30%,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支撑,发挥了政府的示范引领作用。
- 技术发展迅速:
- 智能化加速推进:2025 年被认为是汽车基础智能化的元年,汽车智能化市场将由过去的 “有没有” 进入到消费者追求 “既好玩又好用” 的 “好不好” 阶段。高阶智能技术将快速进入中低价车型市场,预计 2025 年乘用车 L2 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可能会接近 65%。
- 电池技术不断突破:2025 年半固态电池将加速上车,整个产业链也在加速推进固态电池的发展,虽然全固态电池大批量 “上车” 可能还需进入降本周期,但 2027 - 2028 年有望在小批量车上实现应用。此外,智能电池也将实现感知器件、自修复新材料的重大突破,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 成本下降与经济性提升:随着电车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生产成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电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电能价格普遍低于燃油价格,且电车的保养维护成本也通常比燃油车低,这使得电车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逐渐具备与燃油车竞争的优势,尤其是在日常通勤和城市驾驶场景中,电车的经济性更为明显。
- 环保意识增强与法规要求: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减少碳排放成为各国的重要目标。电车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促使汽车制造商加大对电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以满足法规要求。
不过,电车在 2025 年也并非完全占据绝对的未来主导地位,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存在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焦虑等问题,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方,电车的使用便利性受到限制。此外,部分消费者对电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二手价值等方面仍存在疑虑。但总体而言,基于当前的发展趋势和种种有利因素,2025 年电车无疑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在未来几年内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还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