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有些人感觉不想买电车,主要有以下原因:
- 续航与补能问题:
- 续航缩水:低温、高速行驶、开空调等因素会使电车续航大幅缩水,如冬季标称 600 公里的续航,实际可能减半,这让车主在长途出行或低温环境下使用电车时充满焦虑。
- 充电桩覆盖率不足:虽然市区充电桩数量在增加,但老旧小区安装私人充电桩困难,且在县城、农村以及三四线城市的部分地区,充电桩覆盖率低,车主可能面临 “有车难充” 的问题。
- 充电排队:节假日等高峰时段,高速服务区等公共场所的充电桩排队现象严重,充电等待时间长,影响出行效率。
- 成本问题:
- 购车成本:同级别的纯电车价格普遍比燃油车高 3 - 5 万元,这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 使用成本:如果无法安装家充桩,依赖公共充电桩,电费成本会增加,而且公共充电桩还存在电价不统一、部分地区价格较高的情况。此外,电车的保险费用普遍比油车贵,如特斯拉 Model Y 年均保费超 1 万元,增加了使用成本。
- 维修成本:电车的电池更换成本高昂,一块电池更换费用高达 5 万 - 23 万元,占车价的 30% - 50%。而且智驾系统等零部件维修价格也较高,如激光雷达维修一次上万。
- 保值率低:新能源车贬值速度快,技术迭代快导致老款车迅速贬值,如某畅销车型三年残值仅剩 30%,而燃油车残值超 60%。电池衰减也让二手车买家对电车望而却步。
- 技术成熟度与安全隐患:
- 技术不成熟:车企宣传的智驾功能等新技术实际落地效果有时不尽人意,存在 “高速画龙”“识别障碍物失败” 等问题,车主可能成为付费测试员。
- 安全隐患:电池碰撞后起火速度极快,乘客逃生时间短,且电动客车缺乏专用逃生门,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 使用习惯与情怀:
- 驾驶乐趣:对一些人来说,油车的手动挡操控感、发动机轰鸣声以及换挡的机械反馈等,是无法割舍的驾驶乐趣,而电车相对安静,缺乏这种驾驶体验。
- 品牌与身份认同:在一些商务场合或特定社交场景中,传统豪华燃油车品牌具有更高的认可度和身份象征意义,其品牌形象和历史底蕴难以被电车取代。
- 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一些偏远地区、山区以及充电设施建设滞后的区域,电车的使用便利性大打折扣,而燃油车则不存在这些问题,能够适应各种路况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