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确切地说电车何时会完全技术成熟,因为这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的持续发展和突破,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以下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会有明显的技术提升和趋于成熟的表现:
短期(2025-2026年)
- 电池技术:2025年中国将加速走向固态电池技术的量产与上车,国内固态技术内容(半固态与准固态等)的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突破10GWh,全固态电池将有望在未来2-3年完成小批量量产上车。
- 充电技术:2025年90%的电车可能会标配800V高压技术,充电时间有望从目前的1-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
- 智能化技术:2025年基础智能化有望实现全面覆盖,L2级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则将达到65%,智能座舱渗透率将达到76%。
中期(2026-2030年)
- 电池技术: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或许能达到目前的2-3倍,使得电车续航里程普遍突破1000公里,同时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性能也将大幅提升。
- 自动驾驶技术:L3级自动驾驶将在更多场景下实现商业化落地,车辆能够在大多数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环境中实现自动驾驶,减少人工干预。
- 集成技术:滑板式底盘技术将更加成熟和普及,汽车的集成度和模块化程度更高,可实现快速定制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长期(2030年以后)
- 能源补充:除了充电技术的持续优化,可能会出现更高效、更便捷的能源补充方式,如无线充电技术可能会广泛应用,实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或停车时的自动无线充电。
- 自动驾驶技术:L4级及以上的完全自动驾驶技术有望成熟并广泛应用,电车将能够在几乎所有路况和环境下实现完全自主驾驶,交通系统将更加高效和安全,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
- 智能网联技术:电车将深度融入智能交通系统,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高速、稳定通信,交通拥堵将得到更好的缓解,同时智能座舱技术也将发展到更高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舒适和个性化的驾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