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并非没有后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1600 万辆左右,增幅接近 25%。中信建投研报表示,预计 2025 年国内电车销量 1560 万辆,仍存在上修预期。不过,电车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面临一些挑战,可能会让人产生 “没后劲” 的错觉,具体如下:
- 市场竞争方面:插电混动车型(PHEV)和增程式车型发展迅猛。2024 年 6 月狭义插混车和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增长迅速,而纯电车型增速放缓。插混和增程车型兼具油、电补能方式,能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更受部分消费者青睐。
- 基础设施方面:尽管充电桩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春节等节假日高速路充电,仍存在充电焦虑问题。此外,充电桩还存在高峰时段紧缺、单桩利用率不足、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电车需要充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能量补充需求:电车依靠电能驱动,其动力电池在行驶过程中会逐渐消耗电能,就像燃油车需要加油一样,电车需要通过充电来补充能量,以保证车辆能够继续行驶。
- 技术限制:目前的电池技术还无法使电车像燃油车那样,一次补充能量就能满足长时间、长距离的行驶需求。虽然电池技术在不断进步,如宁德时代麒麟二代电池等新技术的出现,提升了电池的性能,但总体而言,电车的续航里程仍相对有限,需要频繁充电。
- 环保和能源转型需求:充电相比于加油,在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电能来源相对清洁,如通过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来为电车充电,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环保和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