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存在以下一些安全隐患:
电动汽车方面
- 续航虚标:行业内 72% 车主投诉实际续航不足标称值 80%,CLTC 测试标准被指 “美化数据”,车企定向优化测试流程成潜规则。如欧拉 IQ 标称续航 410km,车主实测冬季仅 180km;奇瑞 iCAR 03T 官方 501km 续航,低温下仅能行驶 100 多公里。
- 电池自燃:2024 年新能源车自燃率同比增 35%,静置与充电时起火占比超 50%。例如北汽新能源 EU5 曾出现停放中自燃情况,奥迪、三星也因电池热失控风险大规模召回车辆。
- 智驾失控:车企将未成熟的智驾技术作为卖点,过度宣传导致用户过度依赖。如特斯拉 FSD 将 L2 级辅助驾驶包装成 “完全自动驾驶”,误识别障碍物致事故频发,2024 年投诉量激增 67%;小米 SU7 标准版 70 位车主因自动泊车功能异常遭遇撞击。
- 车身锈蚀:价格战倒逼部分车企偷工减料,用镀锌钢板替换为普通钢材,防腐工艺缩水,导致新车一年内车门、底盘大面积锈蚀。
电动自行车方面
- 非法改装:部分车主或商家为追求速度、动力等,私自改装电池、电机,解除限速装置,或加装遮阳棚、挡风被等。这些行为破坏了原厂设计,增加电路负荷,影响车辆操控性和安全性,容易引发自燃和交通事故。
- 充电安全问题:包括充电时间过长、室外飞线充电、违规室内充电、使用劣质充电器等。这些不当充电行为容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在室内或楼道充电会直接阻断逃生通道,极易出现人员伤亡。
- 交通违法:一些电动车驾驶者存在闯红灯、逆行、超速、酒驾等高危行为,扰乱交通秩序,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 车辆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部分电动车没有 3C 认证,质量堪忧,存在电气安全、充电器、锂电池等方面的隐患。另外,使用年限过长的车辆,其电池、线路等部件容易老化,也会带来安全风险。
电动三轮车和低速电动车方面
- 非法载人载物:电动三轮车严禁载人,载货时也有严格的高度和宽度限制,但实际中存在违规载人载物现象,增加了事故风险。
- 路权不明确和安全隐患突出:低速车国标标准迟迟没有出台,无法上牌,在北京等多地禁止上路,部分地方规定过渡期内需要备案登记、悬挂临时牌照。这类车辆安全性能往往较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