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出现电车电池比车贵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 电池成本占比高: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约占整车零部件成本的 50% 左右。中保研数据显示,采样的 59 款纯电新能源车型中,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均值为 50.96%,单位能量电池包价格均值为 1604.92 元 / 千瓦时,电池本身造价居高不下,注定了换电池价格不菲。
- 电池结构复杂导致只能整体更换:新能源车为提升续航,电池包安装结构不断创新,从电芯电池包一体化到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故障时难单独拆除电芯,只能换整个电池包,增加了换电成本和难度。
- 市场垄断缺乏竞争:新能源车企垄断后服务市场和定价权,三电系统需到车企指定地点售后。尽管碳酸锂等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但换电费用仍居高不下,市场缺乏降价动力。
- 车辆贬值快:早期购买的电车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和技术发展,车辆的芯片、算力、智驾及其性能等逐渐落后,二手车残值大幅降低。而电池技术不断进步,若要更换符合当前性能标准的电池,成本相对较高,就可能出现电池价格超过车辆残值的情况。例如,一辆 8 年前落地价 80 万元的特斯拉 Model S,更换电池报价 22 万元,而二手车市场给出的回收价仅 16 万元。
- 维修人才短缺: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人才短缺,专业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师至少需要具备汽车维修工证、电工证两本证书,但目前市场上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导致维修人力成本较高,也会反映在电池更换的费用中。
- 第三方维修发展困难:
- 成本投入高:第三方公司想要承接三电系统维修的活儿,必须配备安全合标的、温湿度适宜的蓄电池、车辆放置空间,以及额外检测工具,如诊断电脑、解码器、充放电机等,还需消防设备和火情侦测传感器,前期投入远高于燃油车售后维修。
- 电池技术标准不统一:动力电池技术标准不统一,作为一种高度定制化的产品,不同车企搭载的电池不同,同车企不同车型电池也不同,老款新能源车电池配件则可能已经停产,第三方公司只能单开售后生产线生产,成本高且等待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