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终身质保是否值得购买,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以下是其优缺点分析:
优点
- 降低使用成本:电车的电池成本较高,占据整车成本的 40%-70%。如果电池出现严重衰减或故障,更换电池的费用可能高达数万甚至超过车辆残值。终身质保可以解决消费者对于电池更换费用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长期使用成本。
- 增强品牌信心:车企敢于推出终身质保政策,显示出其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例如比亚迪的 “刀片电池” 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优点,为其提供终身质保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一政策也可以让消费者更放心地购买该品牌的电车,增强对品牌的信心。
- 提升二手车残值:配备终身质保的车型二手溢价率高出 15% 左右。对于一些可能在几年后考虑换车的消费者来说,终身质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车辆的二手价值,减少车辆贬值带来的损失。
缺点
- 限制条件较多:多数车企的终身质保仅针对首任车主,车辆过户后便失效,这限制了车辆的二手价值。同时,车辆必须用于非营运、非竞赛等私人用途,且自提车之日起,每 12 个月为一个周期,单一周期内车辆的行驶里程不得超过 3 万公里,超过这个里程限制,终身质保也会失效。此外,车主还需要按照《用户手册》规定的保养周期到车企的授权 4S 店进行保养或维修,并且要保证所使用的保养耗材以及维修配件均为原厂耗材、原厂配件,否则终身质保同样会失效。这些限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和使用便利性。
- 检测标准不透明:部分品牌以 “电池容量衰减至 70%” 为更换门槛,但实际检测标准往往不透明,第三方机构难以介入。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在电池出现问题时,难以判断是否符合质保条件,容易与车企产生纠纷。
- 存在隐性成本:终身质保需全程在 4S 店保养,单次费用比第三方贵 50%-100%。以某品牌电车为例,保养费年均 1800 元,10 年累计 1.8 万,远超省下的维修费。
如果消费者是首任车主,车辆主要用于私人日常通勤,每年行驶里程不超过 3 万公里,且愿意按照车企要求在授权 4S 店进行保养和维修,那么购买电车终身质保可能是有价值的,可以为长期使用提供一定的保障。但如果消费者不符合这些条件,或者更注重车辆使用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那么可能需要谨慎考虑是否购买终身质保,因为可能会面临较多限制和隐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