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热失控是指在 2025 年期间,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因各种原因出现内部放热连锁反应,导致电池温升速率急剧变化、温度失控的现象。以下是具体介绍:
- 热失控的过程:
- 诱发阶段:电池撞击挤压短路、老化、过度充放电及高温高湿等状况会导致电池异常,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触发一系列化学反应。
- 热蔓延阶段:电池内部热量生成速度大于散热速度,热量在电池内部积累。当电池温度快速上升到一定程度(一般在 80℃-120℃左右),内部的各种化学反应会变得更加剧烈。
- 热失控阶段:此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气体和可能的火焰。电池内部气体压力急剧增加,可能导致电池外壳破裂、鼓包甚至爆炸。如果一个电池单元发生热失控,其释放的巨大热量和火焰很容易传播到相邻的电池单元,导致车辆起火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 热失控的危害:热失控可能导致电动汽车起火、爆炸,对车辆本身造成严重损坏,还会威胁到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可能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危害。
- 热失控的原因:
- 电池内部因素:包括电池短路(如受到碰撞、挤压等外力作用导致电池内部隔膜损坏、电极毛刺、杂质混入,使正负极直接接触)、电池老化(长时间使用或不正确充放电循环致使电极材料粉化、脱落,电解液分解、干涸等,使内部电阻增大)、电池制造不达标(生产工艺或质量控制问题导致内部存在局部热点或潜在短路隐患)、电池过充过放(过充使电池电压超额定值,过度放电使电池极板硫化)、锂枝晶生长(锂离子在电极表面不均匀沉积形成锂枝晶,穿透隔膜引发内部短路)等。
- 外部因素:有高温环境(车辆在炎热夏季或高温地区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高温环境下行驶或充电,热管理系统无法有效散热)、湿度与腐蚀(高湿度使电池包内部线路和连接器受潮、生锈,降低绝缘性能,腐蚀性物质侵蚀电池外壳和内部结构)、大电流放电(车辆加速、爬坡等大功率输出时,电池输出大电流,导致内部焦耳热增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