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车充电是否方便不能一概而论,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如下:
公共充电桩方面
- 分布不均:在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公共充电桩数量多且分布广,能基本满足日常出行充电需求。但在中小城市、偏远地区以及乡村,充电桩建设滞后,数量少,分布稀疏,像甘肃武威部分地区,地图上都难搜到充电站,找桩困难。
- 位置隐蔽:部分充电桩设置在商圈、办公区、公共车库和小区等较隐蔽位置,不刻意寻找难以发现,增加了寻找难度。
- 排队等待: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繁华商圈的充电站等热门区域,节假日或出行高峰期,充电需求大增,常出现排队现象,如国庆假期高速服务区,车主可能需等很久才能充电。
- 覆盖范围:尽管9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具备充电能力,形成了“十纵十横两环”的城际充电网络,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尚未完全覆盖,不同地区服务区充电桩建设进度和布局有差异。
私人充电桩方面
- 安装条件限制:有固定停车位的车主装私人充电桩相对方便,但需获物业同意,且小区电力设施要允许。老旧小区常存在电容不足、配电容量不够等问题,难以安装,像山东济南一些老旧小区的车主就面临此困扰。
- 车位紧张:部分小区车位本身紧张,没有多余专用车位用于安装充电桩,即使符合安装条件也无法安装。
- 物业协调难度大:一些小区物业担心安全隐患或影响小区规划,对充电桩安装持谨慎态度,协调过程困难,如贵州某小区业主为装充电桩,需相关部门出面协调,物业才同意。
其他方面
- 充电设备故障:部分充电桩因缺乏日常维护,存在故障无法充电的情况,如四川成都大丰新能源充电站,有充电桩被燃油车占用,还有的充不上电。
- 兼容性问题: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和充电桩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如天津市民王先生新买的新能源车,无法在之前品牌的充电桩预约充电。
- 支付繁琐:充电可能需要下载多个App或使用小程序,每个的注册、充值流程不同,支付方式不统一,使用体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