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欧洲人不开电车呢

2025-03-30 08:16:25  阅读 13 次 评论 0 条

欧洲人并非不开电车,只是电车在欧洲的普及面临一些挑战,以下是相关原因:

  • 基础设施方面

    • 充电桩数量不足: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欧盟境内只有 61.33 万个公共充电桩,车桩比高达 16∶1,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建议的 10∶1 配置比例相差较大。充电桩覆盖率低,在公共场所给电车充电不太方便,这使得一些消费者对电车望而却步。
    • 电力网络复杂:欧美国家的电力网络复杂且分散,电网调度不通,导致充电桩建设速度慢。例如,美国的电力网络由多个电网公司管理,跨域经营困难,影响了充电桩的普及。同时,建设庞大的充电基础设施需要维持低电价,但这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困难。

  • 车辆成本方面

    • 购车成本较高:在欧洲,电动车定价高让新的潜在用户裹足不前。如德国电动车的均价接近 7 万欧元,而且德国联邦政府去年 12 月取消电动车购车补贴,此前补贴最高可达 4500 欧元,这使得消费者购买电车的成本增加。
    • 使用成本优势不明显:欧洲各国电价较高,一个年用电量低于 2500 千瓦时的德国家庭支付的电价为每千瓦时 45.36 欧分,合人民币每度电近 3.6 元,而欧洲油价也贵,导致电车的用车成本与燃油车相比,经济性不具有明显优势。

  • 市场与产业方面

    • 传统燃油车市场主导:欧美国家的传统燃油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且燃油车技术成熟、利润丰厚。许多欧美车企更倾向于继续发展燃油车而非新能源汽车。此外,欧美国家在内燃机技术上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专利优势,这也使得它们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转向新能源汽车。
    • 本土车企转型动力不足:欧洲车企经营燃油车已有一个多世纪之久,技术与经营惯性决定着重新换赛道本身就很艰难。如梅赛德斯 - 奔驰集团宣布不再坚持 2030 年全电动化计划,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也纷纷表态不会放弃燃油车生产。
    • 竞争压力大:在电动车质量和数字化方面,中国车企至少已与欧洲品牌制造商势均力敌,在软件和电池方面,中国车企比欧洲传统车企更占优势。2023 年,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占欧盟市场电动汽车总销量的 21.7%,远高于 2020 年的 2.9%。面对中美车企的竞争,欧洲车企感到极度不自信。

  • 消费者观念方面

    • 里程焦虑:约 35% 的欧洲消费者担心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足,这可能导致日常出行中的不便,特别是缺乏快速充电站,让消费者在长途旅行或遇到特殊情况时感到不安。
    • 情感依赖:部分消费者更偏爱传统汽油或燃油发动机,对燃油车有情感依赖,喜欢传统燃油车的驾驶体验和声音等。
    • 环保疑虑:一些消费者并不确信电动汽车在环保性能上优于内燃机车辆,他们认为生产电车电池等环节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对购买电车保持犹豫。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7736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