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天热电车充电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简单地说快或慢,以下是具体分析:
技术发展提升充电速度
- 高功率快充技术普及:2025 年,超充时代加速到来,一批从 800 伏特高压平台诞生的新车型密集亮相,如理想 MEGA 可实现充电 12 分钟行驶 500 公里,小米 SU7 支持 5 分钟充电 200 公里续航、15 分钟充电 510 公里续航。同时,宁德时代发布的神行 PLUS 电池,充电效率最高可实现 “一秒一公里”,即充电 10 分钟行驶 600 公里。
- 电池技术进步:2025 年电池将全面进入 6C 时代,不到 4 年时间,快充(SOC30%-80%)已经从过去的半小时缩短到 10 分钟以内,甚至 5 分钟左右就能迅速补进 200 公里续航。
- 充电桩设施完善:以北京为例,2025 年计划建成超级充电站 1000 座以上,城六区超级充电站的服务半径将达 1 公里,主流超充车型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 15 分钟左右。
高温对充电速度的负面影响
- 电池温度过高:高温环境下,电池更容易突破其舒适工作区间,当超过这一区间时,充电功率自然会下降。因为电池在高温下工作时,其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不仅增加了电池的散热难度,还可能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减少电池的寿命,过高的温度还会导致电池的自放电速度加快,降低电池的续航能力。
- 热管理系统限制:为保护电池,电车的热管理系统会在电池温度过高时进行干预,限制充电功率,以避免出现过充、过热等问题,进而引发电池鼓包变形,甚至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例如,电车经过长时间高温暴晒之后,电源箱温度会升高,导致电池温度上升,如果立即进行充电,就可能出现上述情况。所以通常建议高温用车后,将车辆停放阴凉区域,待电池温度充分下降后再进行充电。
如果电车本身支持高功率快充,且充电桩功率也能匹配,同时在充电前电池温度能得到较好的控制,那么即便是在天热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相对较快的充电速度。但如果车辆和充电桩不支持快充,或者电池温度过高,充电速度则会受到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