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尚未有明确计划推出 10 万元以下的车型。从已披露的产品布局来看,小米汽车的核心战略仍聚焦于中高端市场,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2025 年已确认的主力车型
- 小米 SU7 系列
作为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 系列于 2024 年上市,定位纯电中高端轿车,起售价 21.59 万元。2025 年推出的SU7 Ultra进一步强化性能,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达 81.49 万元。该系列主打智能驾驶和生态互联,搭载 800V 高压平台、双电机四驱系统,续航最高达 830 公里。
- 小米 YU7(御 7)
作为第二款车型,YU7 是一款中大型纯电 SUV,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起售价或下探至 23 万元。该车配备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508kW)、CLTC 续航 820 公里,并支持 800V 高压快充。设计上延续 SU7 的科技感,采用 PHUD 抬头显示和贯穿式屏幕,目标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第三款车型 MX5
内部代号 “MX5” 的中型纯电 SUV 预计 2025 年上市,主打 20-30 万元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 和比亚迪唐 EV。该车搭载小米自研 “澎湃智驾” 系统,支持城市 NOA,续航或超 700 公里,并深度整合小米生态链设备。
二、10 万元以下车型的可能性分析
- 品牌定位与战略
小米汽车初期以 “高端化” 树立品牌形象,雷军在 2023 年技术发布会上明确表示 SU7“不可能是 9.9 万、14.9 万的定价”。当前主力车型价格集中在 20 万以上,且 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订单排期已至 2026 年,显示小米短期内无意涉足低价市场。
- 供应链与成本限制
10 万元以下车型需要极致的成本控制,而小米 SU7 系列的核心技术(如 800V 平台、碳化硅电机、高阶智驾系统)难以直接下放至低价车型。例如,SU7 的电池成本占比超过 30%,若压缩至 10 万元区间,需大幅简化配置或采用更低端技术,可能影响产品竞争力。
- 市场竞争与用户需求
10 万元以下市场由比亚迪、五菱等品牌主导,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极高。小米若进入该领域,需在续航(至少 400 公里)、智能配置(如 L2 级辅助驾驶)等方面与竞品抗衡,但目前未见相关技术储备或合作计划。
- 子品牌或合作项目的传闻
2024 年 6 月有消息称小米子公司智米科技可能与奇瑞合作开发 9.9 万元纯电 SUV,但该信息未获官方证实,且未在 2025 年最新规划中提及。此外,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明确表示 2025 年聚焦 SU7 和 YU7,未提及其他子品牌或合作车型。
三、未来可能的低价车型方向
- 增程式技术下放
小米第三款车型 “昆仑”(内部代号)定位增程式 SUV,预计 2026 年上市,价格或下探至 12-15 万元。该车型采用三排座椅布局,主打家庭用户,可能成为小米首款 “走量” 车型,但 2025 年内尚未计划推出。
- 生态链协同降本
小米可能通过生态链企业(如宁德时代、舜宇光学)的深度合作降低硬件成本,例如定制化电池、简化智驾系统等,为未来低价车型铺路。但此类技术应用需时间验证,短期内难以落地。
- 全球化布局
参考特斯拉 Model 2 的策略,小米或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推出低价车型,但国内市场仍以中高端为主。
四、结论
2025 年,小米汽车暂无明确计划推出 10 万元以下的车型。其核心产品仍集中在 20 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通过 SU7 系列和 YU7 强化品牌形象,并逐步向 30-40 万元区间拓展。若未来推出低价车型,可能需要依赖增程式技术下放、生态链成本优化或子品牌战略,但这些举措预计在 2026 年及之后才会实施。建议关注小米汽车 2025 年上海车展(4 月 23 日)及年中新车发布会,以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