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线下门店布局已进入高速扩张阶段,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销售网络,并逐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门店数量与覆盖范围
- 全国布局
- 2024 年底:全国门店达 200 家,覆盖 58 个城市,基本实现省份全覆盖。
- 2025 年 1 月:新增 16 家门店,总数达 216 家,覆盖 64 个城市,首次进入呼和浩特、洛阳等城市。
- 2025 年 3 月:新增 15 家门店,总数达 235 家,覆盖 65 个城市。
- 2025 年 4 月计划:再新增 33 家门店,覆盖 72 个城市,首次进入保定、德州、柳州等 7 个新城市。
- 长期目标:2027 年门店数量将达 3.5 万家,实现全国区县市场的全面覆盖。
- 区域差异
-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门店密集且功能齐全,包括城市展厅、体验店、旗舰店、销售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覆盖试驾、交付、售后等全流程。
- 三四线城市:加速下沉,2025 年 4 月计划进入的保定、德州等城市,主要通过与第三方经销商合作或升级现有小米之家门店,快速铺开网络。
二、门店形式与功能
- “1+N” 渠道模式
- “1”:自建自营的交付中心,承担销售、交付、售后等综合职能,如北京的超级工厂店。
- “N”:
- 销售服务中心:类似传统 4S 店,提供销售、售后、维修等服务,如北京博瑞汽车园店。
- 小米之家融合店:在现有小米之家门店内增设汽车展区,融合 3C 产品与汽车销售,如北京合生汇店。
- 授权经销商门店:由第三方运营,如上海浦东世纪公园店(后转为鸿蒙智行)。
- 门店类型与定位
- 旗舰店:面积大、展车多,提供丰富的选装配置和科技展示,如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店。
- 体验店:位于商圈,侧重车辆展示和试驾,如北京荟聚商城店。
- 超级工厂店:集展示、体验、交付、售后于一体,如北京小米超级工厂店。
三、服务内容与生态链整合
- 核心服务
- 销售与试驾:支持线上 App 下单,线下门店提供展车静态体验和试驾服务,热门商圈门店试驾需排队 3-5 天。
- 交付与售后:
- 无忧服务包:包含免费保养、喷漆、取送车、上门补胎等,覆盖全国 127 家服务网点。
- 质保政策:整车包修 60 个月 / 10 万公里,动力电池包修 96 个月 / 16 万公里,零部件供应保障 10 年。
- 移动服务车:提供上门补胎、常规维修等服务,但部分城市(如上海)因数量不足导致响应延迟。
- 生态链结合
- 智能互联:门店内展示小米生态产品(如智能家居),支持 “人车家全生态” 联动,但用户实际关注度较低,更看重车辆本身的设计和性价比。
- 科技展厅:部分旗舰店(如北京超级工厂店)设有品牌历史和技术展示区,增强用户体验。
四、市场表现与挑战
- 销量与盈利
- 订单强劲:小米 SU7 累计订单超 30 万台,交付量达 18 万台,单店年利润或超 2000 万元。
- 产能压力:因订单积压,小米启动第二工厂建设,年产能将新增 15 万台。
- 挑战与调整
- 服务网络不足:上海等城市服务中心数量不足,单个网点需承载数千台车的售后需求,部分用户反馈维修预约困难。
- 渠道优化:部分授权店因合作问题调整(如上海门店转营鸿蒙智行),未来可能进一步整合直营店与授权店。
五、未来计划
- 扩张策略
- 加速下沉:2025 年目标覆盖 100 个销售城市和 90% 地级市服务网点,重点拓展三四线城市。
- 海外探索:启动海外市场前期准备,但现阶段仍聚焦国内。
- 服务升级
- 增加服务网点:计划 2025 年底服务网点覆盖 90% 地级市,提升响应速度。
- 优化用户体验:通过移动服务车、智能客服等方式缓解售后压力。
总结
小米汽车线下门店以 “快速扩张 + 生态融合” 为核心策略,短期内通过密集开店抢占市场份额,长期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的 “销售 + 服务” 网络。尽管面临售后服务压力和渠道整合挑战,但其依托小米品牌影响力和生态链资源,仍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消费者而言,线下门店不仅是购车渠道,更是体验小米智能生态的重要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