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首批量产车型已进入交付加速阶段,其市场表现和技术突破成为行业焦点。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综合分析:
一、首批交付车型与产能进展
- 核心车型
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为SU7 系列,包括标准版、Max 版和 Ultra 版。其中,SU7 Ultra作为高性能旗舰车型,于 2025 年 2 月 27 日正式上市,起售价 52.99 万元,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马力达 1548PS,零百加速 2 秒以内,成为全球最快量产四门电动车之一。
- 市场热度:SU7 Ultra 开售 3 天即达成大定破 19000 台、锁单破 10000 台,提前完成全年 1 万台销售目标。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总交付量已突破 20 万辆,其中 SU7 Ultra 贡献显著。
- 产能提升
- 工厂建设: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8 月投产,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结合一期工厂,2025 年总产能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
- 生产效率:一期工厂每小时可生产 40 辆 SU7,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产能爬坡速度创行业纪录。
二、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订单与交付
- 订单量: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累计新增锁单订单突破 15 万份,其中 SU7 Ultra 占比约 25%-30%。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 6.9 万辆,位居新势力第四。
- 交付周期:受产能限制,SU7 系列提车需等待 40 周以上,部分用户选择转卖首批创始版车型以升级至 Ultra 版。创始版 SU7 Max 保值率高达 91%,一年仅贬值约 1 万元,反映市场对小米汽车的高认可度。
- 用户评价
- 性能优势:SU7 Ultra 凭借赛道级性能(如上海国际赛车场圈速 2 分 09 秒 944,打破保时捷纪录)和智能化配置(如澎湃 OS 车机系统)获得好评,用户称其 “动力强劲、性价比高”。
- 待改进点:部分用户反馈车内隔音效果一般、空间局促(轿跑设计导致头部空间不足),但整体满意度仍较高。
三、技术突破与合作伙伴
- 核心技术
- 三电机系统:SU7 Ultra 搭载小米自研 V8s 和 V6s 电机,配合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实现续航超 600 公里(CLTC 工况)。
- 智能驾驶:配备激光雷达、Orin-X 芯片及全栈自研算法,支持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如自动变道、泊车)。
- 供应链
- 关键供应商:宁德时代(电池)、汇川技术(电机)、拓普集团(空气悬架)等企业为小米汽车提供核心零部件。
- 本地化合作:广州科学城交付中心作为广东最大门店,承担华南地区交付任务,未来或进一步扩展区域服务网络。
四、未来规划与挑战
- 新车型计划
- SU7 衍生版:2025 年上海车展将展示 SU7 Ultra 赛道版,搭载碳纤维套件和碳陶刹车系统,进一步强化性能标签。
- SUV 车型:原计划 2025 年上市的纯电 SUV YU7 因产能和设计调整,可能推迟至 2026 年,且价格或因购置税政策变化上涨 1.5 万元。
- 市场竞争
- 价格策略: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起售,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S Plaid(约 90 万元)和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约 180 万元),凭借高性价比吸引 BBA 用户(占比超 50%)。
- 产能压力:尽管二期工厂投产在即,小米仍需应对订单积压问题。2025 年剩余时间需平均每周交付 6900 台,以达成 35 万辆目标。
五、总结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首批交付中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其高性能车型 SU7 Ultra 凭借技术突破和价格优势成为行业标杆。然而,产能瓶颈和新车型延期可能影响增长速度。未来,随着工厂扩建和供应链优化,小米有望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