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将推出多款重磅电动车型,涵盖高性能轿跑、中大型 SUV 等细分市场,展现其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全面布局。以下是核心信息梳理:
一、旗舰车型:SU7 Ultra—— 重新定义电动超跑边界
作为小米汽车 2025 年的性能标杆,SU7 Ultra凭借颠覆性技术成为行业焦点:
- 极致性能:搭载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前轴 V6s 电机 + 后轴双 V8s 电机),综合功率达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1.98 秒,最高时速突破350km/h,稳居全球量产四门车性能榜首。碳陶瓷制动系统(前盘 430mm)配合 Akebono 六活塞卡钳,100km/h-0 制动距离仅 30.8 米,连续 10 次制动无衰减。
- 电池与续航: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II 高功率电池包,支持 5.2C 超快充技术,11 分钟即可完成 10%-80% 充电,CLTC 续航里程达630km。双大面主动冷却系统保障赛道连续高强度驾驶不过热。
- 设计与轻量化:车身尺寸 5115×1970×1465mm,轴距 3000mm,风阻系数优化至0.195。全车 17 处碳纤维组件(总面积 3.74m²),整车减重 57kg,强度与轻盈并存。
- 智能座舱: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运行 Xiaomi HyperOS 系统,支持 AR 导航、语音助手及小米生态互联。内饰采用意大利 Alcantara 材质与碳纤维饰板,运动座椅配备主动侧翼支撑。
- 预售与交付:预售价81.49 万元,2025 年 2 月开启预售,10 分钟斩获 6900 台大定订单,计划 2025 年 3 月正式交付。
二、战略车型:YU7—— 填补中大型纯电 SUV 市场空白
作为小米首款 SUV 车型,YU7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
- 设计与空间: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采用五座布局。车顶配备激光雷达与全景天幕,前脸低趴运动,尾部双层扰流板设计,风阻系数优化至 0.23。
- 动力与续航:提供单电机后驱(最大功率 235kW,续航 675km)、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508kW,续航 760km/770km)三种版本,电池容量 96.3kWh,支持 800V 高压快充。
- 智能配置:环形投影屏替代传统仪表盘,显示速度、导航等信息;高通骁龙 8295 芯片 + HyperOS 系统,支持小米生态设备互联。
- 价格与竞争:预计起售价30-40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唐等车型,凭借小米生态与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三、技术与生态:全链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 三电系统突破:
- 自研 V8s 电机最高转速达 27,200rpm,功率密度行业领先。
- 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至 255Wh/kg,支持 5.2C 超快充,充电效率较前代提升 40%。
- 全域碳化硅高压平台(871V 真 800V 架构)实现 “5 分钟补能 220 公里”,兼容第三方超充网络。
- 智能驾驶技术:
- HAD 高阶智驾系统:配备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支持城市 NOA、自动泊车等功能,端到端大模型训练数据超 1000 万 Clips,拟人化驾驶风格减少急加速 / 刹车频次。
- 对比特斯拉 FSD:小米 HAD 在复杂路况适应性(如中国交通规则)和硬件冗余上更具优势,而特斯拉 FSD 依赖纯视觉方案,在中国需优化数据合规性。
- 充电网络布局:
- 接入超102 万根充电桩(含 80 万根直流快充桩),覆盖全国 365 座城市及 88.1% 高速服务区,用户可通过 “小米充电地图” 实时查询桩状态并即插即充。
- 自建超级充电站支持 480kW 超快充,与蔚来、小鹏等车企共享充电网络,降低用户补能成本。
四、市场目标与产能规划
- 销量目标: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上调至35 万辆,其中 SU7 系列占比约 40%,YU7 占比约 50%,增程车型占比约 10%。
- 产能保障:北京亦庄工厂二期 2025 年 7 月投产,总产能提升至 60 万辆 / 年,支持多车型同步生产。
- 盈利预期:若单季度交付量达 10 万辆且平均售价 25 万元,毛利率有望达 20%,最快 2025 年 Q2 实现盈利。
五、未来产品路线图
- 2025 年下半年:推出增程式 SUV “昆仑”(内部代号),定位 30-40 万元,搭载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纯电续航 400km,综合续航超 1000km,配备后轮转向技术。
- 2026 年:发布 MX11 纯电 SUV(对标理想 L7)、N3 增程 SUV,完善家庭用车产品线。
- 技术预研: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48V 线控转向等前沿技术进入开发阶段,计划 2027 年量产落地。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以SU7 Ultra和YU7为核心,通过性能突破、生态协同与充电网络优势,全面进军高端电动车市场。其 “技术普惠” 策略(如 SU7 Ultra 定价仅为竞品 1/3)与本土化智能驾驶方案,有望重塑中国电动车市场格局。随着工厂产能释放与新品迭代,小米汽车正从 “手机巨头” 向 “智能出行生态领导者” 加速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