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主要代工厂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汽集团),具体由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负责生产制造。这一合作模式延续了小米在手机领域的轻资产战略,即由小米主导产品设计、研发和市场推广,北汽集团则依托其成熟的生产线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承担整车制造环节。
关键信息梳理:
- 代工主体与上市公司关联
北汽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企业,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如北京汽车(股票代码:01958.HK)和福田汽车(600166.SH)。不过,直接负责小米汽车代工的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是北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并非独立上市主体。因此,小米汽车的代工业务主要通过北汽集团母公司层面进行,而非其上市公司子公司。
- 代工合作的核心优势
北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其代工能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 生产资质与产能:北汽越野车公司具备完整的乘用车生产资质,能够快速满足小米汽车的量产需求。例如,小米首款车型 SU7 的生产即依托北汽的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工艺。
- 供应链协同:北汽集团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核心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有助于小米汽车在电池、电驱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上实现成本控制和质量保障。
- 技术互补:双方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例如小米的智能硬件技术与北汽的整车集成能力结合,提升产品竞争力。
- 自建工厂与代工并行的战略
尽管小米汽车依赖北汽代工,但同时也在加速自建产能布局:
- 北京二厂:位于通州马驹桥镇的二期工厂已于 2025 年 4 月通过验收,设计年产能显著提升,预计 6 月投产,主要满足华北市场需求。
- 武汉基地:规划占地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工厂形成产业集聚,辐射华中市场。
这种 “代工 + 自建” 的双轨制策略,既能确保初期产品快速上市,又为长期产能扩张和技术自主化预留空间。
- 市场影响与行业参考
小米与北汽的合作模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典型性。例如,蔚来早期依赖江淮代工,小鹏曾与海马合作,而理想则通过力帆代工切入市场。这种模式帮助新势力车企快速突破生产壁垒,但也面临品质管控和产能稳定性的挑战。小米通过自建工厂逐步减少对代工的依赖,与蔚来、小鹏的发展路径相似。
风险与不确定性:
- 代工依赖度:若自建工厂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小米可能继续依赖北汽代工,需关注双方合作的稳定性。
- 政策与市场波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影响代工成本和供应链效率。
- 技术迭代压力: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代工方具备灵活的产线适配能力,北汽能否持续满足小米的技术升级需求仍需观察。
综上,小米汽车的代工厂主体为北汽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而北汽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如北京汽车)并未直接参与代工业务。这一合作模式在 2025 年仍将是小米汽车产能的重要支撑,但自建工厂的逐步投产可能会降低其对代工的依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