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北京,同时武汉工厂的规划正在推进中。以下是具体信息:
一、北京亦庄超级工厂:核心产能基地
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和二期工厂均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两地仅相隔一条马路,形成紧密的产业集群。
- 一期工厂:
于 2023 年竣工,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实际产能已通过产线优化提升至更高水平。该工厂主要负责小米首款车型 SU7 的生产,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累计交付量已突破 20 万台。 - 二期工厂:
于 2024 年 7 月启动建设,2025 年 4 月 15 日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中旬竣工,最快 7 月投产。二期工厂占地面积 53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主要支持新款车型 YU7 的生产。
这一工厂的快速建成,直接支撑了小米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相比原计划的 30 万辆提升了 16.7%。
二、武汉工厂:规划中的 “南北双基地”
小米汽车正加速构建 “南北双基地” 格局,武汉成为继北京之后的第二大战略支点。
- 进展与争议:
武汉工厂选址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等车企形成产业集聚。尽管 2025 年 1 月小米启动了武汉工厂项目经理招聘,且供应商本特勒汇已备案扩建焊接生产线(预计年产 30 万套前副车架),但官方尚未正式宣布。
目前,小米与东风汽车的合作细节仍在谈判中,涉及产能分配、补贴政策等问题。例如,东风旗下岚图汽车的现有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若代工小米车型可能面临补贴流失风险。 - 战略意义:
武汉工厂若落地,将辐射华中、华南及西南市场,缩短交付半径,同时借助当地成熟的汽车产业链(如宁德时代罗源基地)降低供应链成本。
三、其他潜在布局
- 海外工厂:
小米已启动拉美市场的本地化生产谈判,计划在巴西、墨西哥建厂,复制 “印度手机模式” 以规避关税。同时,欧洲市场拟采用 “体验中心 + 线上预售” 模式,首批门店或与 MediaMarkt 合作,远期规划在波兰设立 KD(散件组装)工厂。 - 三期工厂传闻:
北京二期工厂东侧地块被猜测为三期工厂预留,但目前尚未有官方规划披露。
四、供应链与产能协同
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离不开供应链支持。例如,宁德时代为其定制 4680 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2%,适配欧洲 WLTP 标准;思灵机器人为其打造柔性组装线,单位小时产量(UPH)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0%。此外,武汉工厂若投产,将与北京基地形成 “南北互补”,分散供应链风险。
总结
2025 年,北京亦庄超级工厂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一期和二期工厂合计产能将超过 45 万辆,支撑其销量目标。武汉工厂仍处于筹备阶段,若顺利落地,将成为小米在华中地区的重要支点。海外工厂则处于早期规划,预计 2027 年后逐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