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已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覆盖轿车、SUV 及高性能车型,以下是其核心车型及技术亮点:
一、旗舰轿车:小米 SU7 系列
作为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SU7 系列自 2024 年上市以来持续热销,2025 年推出的SU7 Ultra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 性能与续航:
- 三电机四驱系统:搭载前 V6s 电机与后双 V8s 电机组合,综合功率达 1138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创下纽伯格林北环赛道四门电动车最快圈速(6 分 46 秒 874)。
- 电池与充电:配备宁德时代麒麟高功率电池,CLTC 续航 630 公里,支持 5.2C 超快充,11 分钟可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
- 智能配置:
- Xiaomi HyperOS 系统:基于澎湃 OS 深度定制,支持全场景智能互联,可无缝连接小米生态设备。
- Xiaomi Pilot Max 智驾系统:配备双 Orin-X 芯片、12 颗摄像头(含 2 颗 800 万像素前视)、12 颗超声波雷达及 1 颗激光雷达,支持城市领航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
- 市场表现:
- 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系列累计销量超 32 万辆,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 万台,其中 Ultra 版本占比约 15%。
二、首款 SUV:小米 YU7(原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
作为小米汽车第二款量产车型,YU7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主打家庭用户市场:
- 设计与尺寸:
- 轿跑造型: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采用溜背式设计,风阻系数低至 0.24Cd。
- 个性化配置:提供五辐式轮毂、黄色制动卡钳、隐藏式门把手及全景天幕,内饰采用红白双拼色设计,配备 16.1 英寸中控屏及碳纤维方向盘。
- 动力与续航:
- 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0-100km/h 加速 4.3 秒,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101.7kWh 电池版本)。
- 单电机后驱:功率 235kW,续航 770 公里,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 市场定位:
- 预计售价 30-40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 等车型,目标年销量 10 万辆。
三、增程式 SUV:小米昆仑(内部代号,2025 年四季度亮相)
为应对市场对增程式车型的需求,小米加速布局混动领域:
- 技术亮点:
- 增程系统:搭载 1.5T 四缸增程器,纯电续航 400 公里(CLTC),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支持快充与外放电功能。
- 智能底盘:配备后轮转向系统(转向半径减少 1.2 米)及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提升操控灵活性。
- 市场策略:
- 定位中大型 SUV,提供六座布局,预计起售价 15 万元,主打性价比,目标用户为家庭及长途出行需求者。
四、未来规划:MX11 纯电 SUV 与新平台车型
- MX11:
- 定位:溜背式轿跑 SUV,车身尺寸与 YU7 相近,配备激光雷达及后轮转向系统,预计售价 25 万元起。
- 动力:提供单电机(220kW)与双电机(495kW)版本,CLTC 续航 650 公里。
- 新平台车型:
- 2025 年启动增程式混动平台开发,计划推出三款对标理想 L7/L8/L9 的 SUV 车型,预计 2026 年起陆续上市。
五、技术研发与产能布局
- 三电技术:
- 自研 V8s 超级电机(转速 27200rpm)、碳化硅高压平台(800V)及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 产能建设:
- 北京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50 万辆,支撑 35 万辆年交付目标。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以SU7 系列为销量基石,通过YU7拓展 SUV 市场,同时以昆仑增程 SUV切入混动领域,形成 “纯电 + 增程” 双线布局。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 生态整合:小米 HyperOS 与米家设备的深度互联;
- 性能突破:SU7 Ultra 的赛道级表现;
- 价格策略:覆盖 15-80 万元区间,满足不同消费层级需求。
随着产能释放与新车型上市,小米汽车有望在 2025 年冲击 35 万辆年销量,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