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凭借其高性能、智能化和生态互联的特点,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焦点。以下是截至 2025 年 4 月的最新动态和关键信息:
一、车型与配置
1. 基础车型
- 标准版:售价 21.59 万元,搭载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628km,单电机后驱,最大功率 220kW。
- Pro 版:售价 24.59 万元,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提升至 700km,支持高阶智驾功能。
- Max 版:售价 29.99 万元,配备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750km,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495kW,零百加速 2.78 秒。
- Ultra 版:2025 年 2 月 27 日上市,售价 52.99 万元起,搭载三电机系统,最大功率 778kW,CLTC 续航 800km,支持赛道模式和端到端全场景智驾。
2. 技术亮点
- HyperEngine V6s 超级电机:转速达 21000rpm,功率密度 10.14kW/kg,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5 分钟续航 220km。
-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集成效率 77.8%,电芯倒置设计,14 层物理防护,车云协同安全预警。
- 智能驾驶系统:搭载 Xiaomi Pilot,配备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支持高速 / 城市领航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
- 智能座舱:基于 HyperOS 系统,16.1 英寸 3K 中控屏 + 56 英寸 HUD,支持五屏联动、米家设备互联。
二、市场表现与销量
- 2024 年销量:全年交付 136,854 辆,连续 5 个月交付量超 2 万台。
- 2025 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 75,869 辆,3 月单月交付 29,244 辆,位列中大型车销量榜首。
- 市场份额:在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占据 26.69% 的份额,超越比亚迪汉、特斯拉 Model 3 等竞品。
三、安全与召回
1. 事故与回应
- 湛江碰撞事故:2025 年 4 月 5 日,SU7 标准版因电动二轮车锂电池起火被引燃,小米称事故由第三方电池挤压导致。
- 高速爆燃事故:2025 年 3 月 29 日,SU7 标准版高速碰撞后爆燃,小米回应称 AEB 未介入因障碍物类型不识别。
2. 安全措施
- 技术升级:2025 年 2 月推送 HyperOS 1.5.5 版本,新增雪地模式防碰撞辅助,优化红绿灯提醒。
- 召回计划:2025 年 1 月召回 30,931 辆 SU7 标准版,修复智能泊车软件策略问题。
- 驾驶限制:SU7 Ultra 设置 300 公里 “新手期”,限制最高时速 140km/h,禁用竞速模式。
四、竞争对手与市场策略
1. 主要竞品
- 极氪 007GT:售价 19.99 万元起,标配 800V 平台、激光雷达,零百加速 2.84 秒,续航 870km。
- 智己 L6:全系 800V 平台,支持后轮转向,预售价 21.59 万元起。
- 阿维塔 06: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预售价 21.59 万元起。
2. 小米应对策略
- 价格调整:2025 年 4 月推出 SU7 Ultra 限时优惠,赠送价值 9 万元碳纤维部件和智驾终身免费使用权。
- 技术迭代:加速智驾团队扩张,2025 年工程师增至 1500 人,重点投入端到端大模型。
- 生态优势: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HyperOS 与米家设备深度联动,支持 1000 + 设备无感上车。
五、软件更新与未来计划
1. OTA 更新
- HyperOS 1.5.5:2025 年 2 月推送,新增全场景智驾、离车泊入、滚轮泊车等功能。
- 后续计划:2025 年 5 月计划更新 HyperOS 1.6.0,优化城市领航辅助,新增窄路影像辅助。
2. 未来车型
- YU7:中大型纯电 SUV,双电机四驱,续航 820km,预计 2025 年 6 月上市。
- 国际市场:雷军表示未来三年聚焦国内市场,2025 年无海外计划。
六、用户评价与争议
1. 正面反馈
- 性能与续航:双电机版加速强劲,续航表现稳定。
- 智能座舱:HyperOS 流畅度高,米家互联体验佳。
- 性价比:20 万级配置丰富,对比特斯拉 Model 3 更具优势。
2. 负面争议
- 内饰材质:中控台塑料感较强,后排空间局促。
- 售后服务:部分车主反映维修等待时间长,二手车过户权限问题。
- 智驾可靠性:高速 AEB 对异形障碍物识别不足,城市领航偶发卡顿。
总结
小米 SU7 凭借高性价比、生态互联和性能优势,在 2025 年继续领跑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尽管面临安全争议和竞品冲击,小米通过快速迭代技术、优化服务和强化生态,巩固了市场地位。未来,随着 HyperOS 的持续升级和 YU7 的推出,小米有望进一步扩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