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京的两大自建工厂,同时武汉基地正加速建设以形成 “南北双基地” 布局。以下是具体信息:
一、北京亦庄工厂:核心产能支撑
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小米汽车的发源地和核心生产基地,分为两期建设:
- 一期工厂
- 位置: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造基地,具体地址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 21 号院。
- 产能: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但通过产线优化和双班生产,实际产能已突破设计值。2024 年全年交付量达 13.68 万辆,单月交付峰值超过 2.9 万辆。
- 生产车型:首款车型 SU7 系列(包括标准版、Max 版及 SU7 Ultra),覆盖 20 万 - 40 万元价格带。
- 现状:2024 年 4 月启动交付,目前满负荷运转,订单交付周期约 20 周。
- 二期工厂
- 位置:紧邻一期工厂东侧,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
- 产能: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投产后总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2025 年目标交付量提升至 35 万辆。
- 进度: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5 月启动试生产,6 月正式投产。
- 生产车型:主要承担小米 YU7(中型 SUV)的生产,该车型预计 2025 年 8 月上市。
二、武汉工厂:未来产能扩展
武汉基地是小米汽车 “南北双基地”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位置: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工厂相邻。
- 规划:初期产能未明确,但占地面积是相邻小鹏工厂的三倍,显示出较大的产能潜力。
- 进度:2025 年 4 月仍处于建设阶段,预计 2026 年投产,目标支撑小米百万辆产销计划。
- 定位:辐射华中市场,缩短交付半径,同时分散供应链风险。
三、合作产能:潜在补充
尽管小米强调自建工厂为主,但市场传闻其可能与东风集团合作:
- 东风云峰工厂:位于武汉,闲置产能 30 万辆,2024 年启动改造,计划引入一体化压铸技术。
- 合作可能性:小米 YU7 及后续 SUV 车型可能借助该工厂缓解产能压力,但官方未确认代工模式。
四、2025 年生产布局总结
工厂名称 | 位置 | 产能(2025 年) | 生产车型 | 状态 |
---|---|---|---|---|
北京亦庄一期 | 北京经开区 | 15 万辆(实际超产) | SU7 系列 | 已投产 |
北京亦庄二期 | 北京通州 | 15 万辆 | YU7 | 2025 年 6 月投产 |
武汉工厂 | 武汉经开区 | 未明确 | 规划中 | 建设中 |
东风云峰工厂 | 武汉 | 30 万辆(潜在) | 传闻中的 SUV 车型 | 未确认 |
五、用户关注点解析
- 产能与交付:北京双工厂投产后,2025 年总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支撑 35 万辆交付目标,提车周期有望从 20 周缩短至 8-12 周。
- 车型覆盖:SU7 系列主打高端轿车市场,YU7 切入中型 SUV 赛道,形成 “轿车 + SUV” 双线布局,覆盖 20 万 - 40 万元价格带。
- 技术升级:二期工厂引入先进生产线,包括一体化压铸、智能涂装等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参观体验:北京工厂已开放常态化参观,游客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预约,近距离了解生产流程。
六、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计划 2026 年推出增程式 SUV 车型 N3,并启动武汉工厂产能,同时探索海外市场布局(如东南亚)。通过 “自建 + 合作” 的产能策略,小米正从 “跨界新玩家” 向 “主流车企” 快速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