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的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汽车尚未发布或规划任何起售价为 3.9 万元的车型。目前小米汽车的产品线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市场,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2025 年小米汽车主力车型及价格定位
- 小米 SU7 系列
- 基础版:2024 款 SU7 起售价为 21.59 万元,搭载单电机后驱系统,CLTC 续航 700 公里,配备基础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 Ultra 高性能版:2025 款 SU7 Ultra 官方指导价 52.99 万元起,最高配置纽北限量版达 81.49 万元,搭载三电机驱动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续航超 760 公里,定位高性能纯电轿跑。
- 优惠政策:部分地区政府补贴后,SU7 基础版价格可降至 19.59 万元左右,但仍远高于 3.9 万元。
- 小米 YU7(首款纯电 SUV)
- 定位与价格:YU7 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起售价 22.98 万 - 23.59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续航最高 820 公里,配备环视投影屏和高阶智驾硬件。
- 配置差异:入门版可能取消激光雷达,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高配版搭载三元锂电池和新一代激光雷达,价格或突破 30 万元。
二、低价车型的可能性分析
- 成本与技术限制
- 小米汽车的核心技术(如 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电机、高阶智驾系统)及供应链成本(宁德时代电池、高通 8295 芯片)决定了其车型难以降至 10 万元以下。雷军曾明确表示,“9.9 万和小米汽车交不了朋友”,强调电池成本(100 度电三元锂电池成本超 10 万元)和技术投入限制低价策略。
- 行业预测显示,小米汽车短期内(2025-2026 年)仍将聚焦 20 万 - 40 万元市场,以提升品牌溢价和技术壁垒。
- 市场策略与竞品对标
- 小米汽车的定价策略延续了 “性价比优先” 但并非 “极致低价”。例如,YU7 以 23 万起售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26.39 万起),通过配置差异化(如环视投影屏、生态互联)而非价格碾压竞争。
- 低价市场(如 10 万元以下)已被五菱宏光 MINI EV、比亚迪海鸥等车型占据,小米若进入需重新构建供应链和生产体系,短期内可能性较低。
- 非官方渠道信息的可靠性
- 目前所有提及 “3.9 万元小米汽车” 的信息均来自非官方渠道(如社交媒体、论坛),且未得到小米官方或权威媒体的证实。小米曾多次严正声明,禁止非官方渠道转售订单,并提醒消费者警惕不实信息。
- 行业分析认为,此类低价传闻可能源于营销炒作或对政策补贴的误读(如将政府补贴与终端售价混淆)。
三、未来可能的价格下探方向
- 入门级车型规划
-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曾暗示,未来可能推出 “走量型” 车型,但预计起售价仍将在 15 万 - 20 万元区间,主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
- 若 2025 年后动力电池价格进一步下降(如固态电池量产),或推出基于新平台的小型电动车,但短期内难以触及 3.9 万元价位。
- 政策与市场变量
- 政府补贴(如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以旧换新补贴)可能影响终端售价,但 2025 年补贴力度预计收窄,且主要惠及 10 万 - 30 万元车型,3.9 万元车型超出政策覆盖范围。
- 若市场竞争加剧(如特斯拉 Model 2 上市),小米可能通过限时优惠或金融政策(如零息分期)间接降价,但幅度有限。
结论
综合现有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推出 3.9 万元车型的可能性极低。小米当前的产品布局和技术路线均指向中高端市场,且成本、供应链及品牌定位均不支持如此低价。若用户关注小米汽车的高性价比车型,可重点考虑 SU7 基础版(补贴后约 19.59 万元)或即将上市的 YU7(23 万起),并关注官方渠道的优惠活动。对于非官方渠道的低价信息,建议谨慎核实,避免误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