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尚未独立上市,其股票未在公开市场交易。目前,小米汽车仍为小米集团(股票代码:01810.HK)的全资子公司,相关业务整合在集团整体架构中。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小米汽车的上市动态与市场预期
- 分拆上市的可能性
自 2021 年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市场多次传出小米汽车可能独立分拆上市的消息。例如,2024 年 7 月有报道称,小米汽车曾考虑分拆上市并获得 100 亿美元估值,但最终因战略调整选择内部资源投入。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集团或小米汽车官方尚未发布任何关于分拆上市的正式公告。
- 潜在上市地点的推测
- 香港联交所(港股):小米集团本身已在港股上市,若分拆小米汽车,港股是最可能的选择之一。港股对中资科技企业的接纳度高,且流程相对成熟。
-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科创板支持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小米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符合科创板定位。但科创板对盈利和研发投入有较高要求,小米汽车目前尚未盈利,可能存在障碍。
- 美国纳斯达克:受中美监管环境影响,中国科技公司赴美上市难度加大,小米汽车选择纳斯达克的可能性较低。
- 市场与行业背景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表现强劲,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交付超 18 万辆,2025 年交付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若未来分拆上市,其估值可能参考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的水平。但当前市场对小米汽车的估值已部分反映在小米集团股价中,分拆上市需平衡集团与子公司的利益。
二、小米汽车的业务进展与战略布局
- 产品与产能
小米汽车目前聚焦两款车型:
- SU7 系列:定位中高端纯电轿车,2024 年 3 月上市后迅速成为爆款,2025 年 2 月推出高性能版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
- YU7:首款纯电 SUV,原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后因工厂产能和技术调整推迟至 8 月,主打智能科技与性价比,对标特斯拉 Model Y。
产能方面,北京亦庄工厂二期于 2025 年 6 月投产,武汉基地规划 2000 亩产能,预计形成 “南北双基地” 布局。
- 技术与研发
小米汽车 2024 年研发投入达 240 亿元,重点布局智能驾驶、三电系统和自研工厂。其 SU7 系列搭载 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累计智驾里程突破 1 亿公里,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功能即将内测。
- 生态协同
小米汽车与小米集团的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深度绑定,例如通过小米 HyperOS 实现手机、家居与汽车的无缝连接,提升用户体验。
三、未来上市的关键影响因素
- 监管政策
中国证监会对分拆上市的监管趋严,要求上市公司与子公司业务独立、财务清晰。小米汽车若分拆,需满足 “连续三年盈利” 等条件,但目前其亏损状态可能成为障碍。
- 市场环境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2025 年多家车企计划推出新车型,小米汽车需在销量和盈利上进一步验证自身实力,以吸引投资者。
- 集团战略
小米集团当前重心是扩大汽车业务规模,分拆上市可能分散资源。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将 “以内部资源投入为主”,短期内分拆上市的紧迫性较低。
四、投资者关注建议
- 跟踪官方动态
若小米汽车启动分拆上市,小米集团或小米汽车官网将发布正式公告。投资者可关注小米集团的财报和股东大会信息。
- 关注行业与政策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如补贴、自动驾驶法规)和资本市场动向(如港股流动性、科创板改革)将影响小米汽车的上市决策。
- 现有投资渠道
目前,投资者可通过购买小米集团股票(01810.HK)间接参与小米汽车业务。若未来分拆上市,需评估独立估值与集团股价的联动效应。
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尚未独立上市,其业务仍由小米集团全资持有。市场对其分拆上市的预期存在,但短期内可能性较低。投资者需关注小米集团的战略调整、小米汽车的销量与盈利进展,以及监管政策的变化。若未来分拆上市,港股和科创板是最可能的选择,但具体时间和地点仍需以官方公告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