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购买小米汽车相关股票,需明确以下核心信息: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仍为小米集团(股票代码:01810.HK)的全资子公司,尚未分拆上市。因此,投资小米汽车需通过购买小米集团港股实现。以下是具体操作路径及关键信息:
一、投资路径:间接持有小米集团股票
1. 港股通(内地投资者)
- 开户条件:
- 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资产在申请前 20 个交易日日均不低于 50 万元人民币。
- 完成风险测评(C4 级别及以上)和港股通知识测试(80 分以上)。
- 交易方式:
- 通过 A 股券商(如华泰、中信证券)开通沪港通或深港通权限,直接买卖小米集团(01810.HK)。
- 交易时间与 A 股同步,T+0 回转交易,无涨跌幅限制,但存在汇率风险。
- 费用:
- 佣金:通常为 0.03%-0.1%,最低 5 港元。
- 印花税:0.13%(双向收取)。
- 交易征费:0.0027%。
- 汇率换算:按交收日中国结算公布的汇率执行。
2. 直接港股账户(全球投资者)
- 开户流程:
- 选择持牌券商(如富途证券、老虎证券),在线提交身份证、地址证明(如水电费账单)。
- 完成 W-8BEN 税务表格(非美国居民可免资本利得税)。
- 入金方式:通过香港银行卡或跨境电汇(注意个人每年 5 万美元购汇额度)。
- 优势:
- 支持美股、港股、A 股通等多市场交易。
- 部分券商提供融资融券服务(需满足条件)。
3. 美股账户(间接投资)
- 渠道:
- 购买小米集团在美股的存托凭证(ADR),代码:XIACY。
- 投资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 ETF(如 HSTECH),小米为权重股(占比约 8%)。
- 注意:
- 美股 ADR 流动性较低,溢价率可能高于港股。
- ETF 需关注管理费(通常 0.2%-0.5%)及跟踪误差。
二、关键信息与风险提示
1. 小米汽车业务进展
- 产能与交付:
- 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
-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销量 29,244 台,环比增长 23.25%,累计锁单超 24.8 万辆。
- 技术布局:
- SU7 Ultra 搭载 800V 高压平台、双 Orin-X 芯片,支持城市 NOA 和机械臂自动充电。
- 下一代车型 YU7(中大型 SUV)因芯片供应延迟,上市时间推迟至 8 月。
2. 小米集团财务与估值
- 股价表现:
- 2025 年 2 月股价突破 48 港元,市值超 1.21 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 3 月因增发募资 425 亿港元(用于汽车产能扩张),股价短期回调至 53 港元附近。
- 估值逻辑:
- 当前市盈率(TTM)约 35 倍,低于智能汽车行业平均 40 倍。
- 若 2026 年汽车业务扭亏,估值可能切换至 40 倍以上。
3. 风险因素
- 行业竞争: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同期扩产,价格战风险上升。
- 技术投入:2025 年研发投入超 300 亿元(25% 用于 AI),短期可能拖累利润率。
- 政策与市场:
- 港股流动性受外资情绪影响较大,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需超 50 亿港元支撑。
- 恒生科技指数若跌破 5350 点,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
三、操作策略建议
1. 短期交易
- 入场时机:
- 等待股价企稳信号(连续 2 日收盘价 > 53.25 港元且成交额 > 400 亿港元)。
- 若回落至 50-52 港元区间(对应动态 PE 35 倍),可分 2 批建仓,止损设于 48 港元。
- 仓位管理:
- 短线投资者持仓不超过总资金的 30%,优先配置高波动标的(如新能源汽车 ETF)。
2. 中长期投资
- 核心逻辑:
- 汽车业务占营收比重提升(2025 年预计 25%),带动毛利率改善。
- AIoT 生态协同(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提升用户粘性,支撑互联网服务收入增长。
- 配置建议:
- 保留 50% 底仓,聚焦 AI 算力(寒武纪)、智能驾驶(小鹏汽车)等政策主线。
- 对冲配置:增持港股黄金 ETF(20%)或低波动公用事业股(如华润电力)。
3. 产业链间接投资
- 上游标的:
- 宁德时代(300750):小米 SU7 Max 三元锂电池独家供应商,2025 年订单同比激增 200%。
- 凯众股份(603037):减震系统市占率超 30%,合肥工厂年产能提升至 500 万套。
- 下游标的:
- 光庭信息(301221):智能驾驶软件订单爆发,与小米澎湃 OS 深度整合。
- 商络电子(300975):电子元器件分销龙头,间接供应阻容感、电源芯片。
四、总结与展望
- 核心结论:2025 年投资小米汽车需通过小米集团港股(01810.HK),短期关注股价企稳信号,中长期看好汽车业务放量及 AIoT 生态协同。
- 风险提示:密切跟踪小米汽车交付进度、行业竞争格局及港股流动性变化,建议结合个人风险偏好动态调整持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