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根据目前已公开的信息和小米官方的战略规划,2025 年小米汽车的所有量产车型均为新能源车型,涵盖纯电动(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两大类型。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已上市和计划上市的新能源车型
- 小米 SU7 Ultra(纯电动旗舰车型)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SU7 Ultra 定位为 “地表最强四门跑车”,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达 620 公里。其电池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并支持 800V 高压快充技术,充电 15 分钟可补充 400 公里续航。该车于 2025 年 2 月正式上市,目前订单已突破 1.9 万台,提前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 小米 YU7(纯电动 SUV)
小米 YU7 是首款中大型纯电 SUV,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508kW,零百加速 2.78 秒,CLTC 续航最高达 820 公里。该车原计划 2025 年上海车展亮相,但因战略调整延期至下半年上市,主打 25-35 万元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小米增程式 SUV(内部代号 “昆仑”)
这是小米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定位中大型 SUV,配备后轮转向系统,预计起售价 15 万元左右。增程式技术可解决长途续航焦虑,同时满足城市通勤的纯电需求,计划 2025 年四季度亮相。
二、技术布局与战略规划
- 三电系统与电池技术
小米在电池领域投入显著,自研的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通过电芯倒置、多功能弹性夹层等设计,将集成效率提升 24.4%,并支持 - 20℃低温环境下的高效续航。此外,小米近期获得的 “极片及电芯” 专利可大幅提升电解液浸润速度,进一步优化电池性能。
- 智能驾驶与生态整合
小米 SU7 系列已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功能,搭载自研的占用网络(Occupancy Network)技术,在复杂路况下的感知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智能座舱基于澎湃 OS 系统,支持 “人车家全生态” 联动,可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无缝互联。
- 政策与市场驱动
中国政府在 2025 年继续强化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包括购置税减免、以旧换新补贴(最高 2 万元)以及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小米作为中国车企,必然顺应政策趋势,将资源集中于新能源领域。此外,小米 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其产能规划(北京亦庄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和供应链布局(宁德时代、博世等头部供应商)均围绕新能源车型展开。
三、行业趋势与竞争环境
- 市场需求与技术迭代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超过 50%,纯电车型续航普遍提升至 600-800 公里,800V 高压平台和 L3 级自动驾驶成为主流配置。小米 SU7 Ultra 和 YU7 的性能参数(如 1.98 秒加速、820 公里续航)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体现了小米在技术上的竞争力。
- 竞争对手策略
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头部品牌在 2025 年也全面转向新能源,例如特斯拉 Model Y 改款提升续航至 719 公里,比亚迪推出半固态电池车型。小米通过 “双车战略”(轿车 + SUV)和性价比优势(SU7 Ultra 定价 52.99 万元起,较竞品低 10%-15%),有望在中高端市场抢占份额。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2025 年小米汽车的所有量产车型均为新能源,包括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合动力,且无任何官方信息显示其计划推出燃油车。这一策略既符合中国政策导向,也契合市场对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未来,随着小米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和全球化布局上的持续投入,其新能源车型的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