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产地

2025-04-19 18:03:23  阅读 11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产地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集中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正加速推进武汉基地的建设,形成 “南北双基地” 的产能布局。以下是具体信息:

一、北京亦庄超级工厂:产能核心


1. 一期工厂:已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

  • 位置: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
  • 规模:总投资约 630 亿元,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设有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以及实验楼和办公楼。
  • 产能表现:2024 年实际交付量超过 13.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已突破设计产能,实际日产能接近 300 辆。
  • 技术亮点:拥有超过 700 台机器人,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车间顶部覆盖光伏板,年发电量达 1640 万度,实现废重金属零排放。

2. 二期工厂:2025 年 6 月投产,年产能超 30 万辆

  • 位置:紧邻一期工厂东侧,占地面积 53.1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0 万平方米。
  • 建设进展:2024 年 7 月动工,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启动试生产,7-8 月正式量产。
  • 产能目标: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助力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
  • 战略意义:二期工厂将主要承担华北地区产能供给,同时为即将上市的 YU7 等新车型提供生产支持。

二、武汉生产基地:规划中,瞄准华中市场


1. 选址与规模

  • 位置: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与小鹏汽车、路特斯生产基地相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 占地面积:约 2000 亩,是相邻小鹏工厂的三倍,显示出较大的产能规划。

2. 项目进展

  • 建设计划:2025 年 3 月完成备案审批,拟于 5 月开工,但具体投产时间尚未明确,预计可能在 2026 年左右。
  • 生产车型:初期可能生产增程式 SUV 车型 N3,未来或扩展至其他车型。

3. 战略定位

  • 辐射华中市场:武汉基地将缩短产品交付半径,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利用当地成熟的汽车产业生态提升供应链效率。
  • 产能补充:远期规划年产能或达 30 万辆,与北京基地形成互补。

三、海外布局:筹备阶段,尚未投产


1. 欧洲市场

  • 德国、法国试点:计划采用 “体验中心 + 线上预售” 模式,与 MediaMarkt 合作开设门店,但未提及本地化生产计划。
  • 波兰 KD 工厂:利用欧盟内部关税豁免政策,计划设立散件组装工厂,但 2025 年尚未启动建设。

2. 东南亚与拉美

  • 泰国、巴西、墨西哥:与当地政府洽谈建厂,但小米汽车表示 “目前以提升产能为主,海外建厂为时尚早”。
  • 技术适配:宁德时代 4680 圆柱电池、英飞凌 800V 碳化硅电驱系统等供应链已针对海外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四、供应链与合作生产:以自建为主


1. 核心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高镍三元锂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
  • 电驱系统:汇川技术。
  • 智能座舱:中科创达、华阳集团。
  • 自动驾驶:德赛西威、经纬恒润。

2. 合作生产洽谈

  • 历史接触:2023 年曾与江淮、奇瑞、北汽蓝谷等车企讨论代工合作,但目前未达成实质性协议。
  • 现状:小米坚持自建工厂为主,合作生产仅作为应急补充方案。

五、总结:2025 年产能布局全景


基地状态产能(2025 年)核心车型区域覆盖
北京一期已投产15 万辆 / 年SU7 系列全国及出口
北京二期6 月投产30 万辆 / 年YU7、SU7 Ultra华北及华东
武汉基地建设中未明确N3(增程式 SUV)华中
海外工厂筹备阶段暂无暂无

六、未来趋势


  • 产能扩张:2025 年北京双工厂总产能将达 45 万辆,武汉基地 2026 年投产后有望突破 75 万辆。
  • 全球化:2027 年或成为海外建厂关键节点,欧洲、东南亚市场将优先布局。
  • 技术迭代:小米计划在 2025 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城市 NOA 功能的新车型,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

小米汽车通过 “北京 + 武汉” 的国内双基地模式,结合海外市场的渐进式布局,正逐步构建覆盖全球的生产网络。这种策略既保障了短期产能需求,又为长期全球化竞争奠定了基础。

小米汽车产地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010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