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su7性能介绍

2025-04-20 00:48:15  阅读 32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 SU7 作为小米集团首款量产车型,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凭借高性能、长续航和智能科技迅速成为市场焦点。截至 2025 年 4 月,其性能表现已通过官方数据、第三方测试及用户反馈得到全面验证,以下从核心性能维度展开分析:

一、动力系统:双电机与三电机的极致性能


1. 标准版与 Pro 版:后驱性能与能效平衡


  • 电机配置:标准版(21.59 万元)和 Pro 版(24.59 万元)均采用单电机后驱布局,搭载小米自研 V6s 碳化硅电机,最大功率 220kW,最大扭矩 400N・m。
  • 加速性能:标准版 0-100km/h 加速 5.28 秒,Pro 版因电池重量增加调整为 5.7 秒,动力输出线性,舒适模式下接近传统燃油车驾驶感受,运动模式则提供更激进的加速响应。
  • 能耗表现:CLTC 工况续航分别为 700km 和 830km,实测市区通勤达成率约 85%(595km),高速 110km/h 巡航续航约 490km,得益于 871V 碳化硅高压平台和能量回收系统。

2. Max 版:四驱性能与智能驾驶旗舰


  • 双电机四驱:Max 版(29.99 万元)搭载前 220kW 异步电机 + 后 275kW 永磁电机,综合功率 495kW,0-100km/h 加速 2.78 秒,实测可达 3.14 秒,400 米加速耗时 11 秒,终点速度 203km/h。
  • 赛道级调校:配备智能底盘系统,支持 CDC 连续阻尼可调悬架,弯道侧倾抑制优于同价位车型,100-0km/h 制动距离 33.5 米,采用布雷博四活塞卡钳。

3. Ultra 版:三电机赛道怪兽


  • 三电机四驱:2025 年 2 月推出的 Ultra 版(52.99 万元)搭载双 V8s 前电机 + V6s 后电机,综合功率 1135kW,最大马力 1548PS,0-100km/h 加速 1.97 秒(实测),最高车速 350km/h,刷新四门轿车纽北圈速至 6 分 46 秒 874。
  • 赛道专用配置:配备碳陶瓷制动盘、倍适登绞牙避震、碳纤维空气动力学套件(下压力 285kg),以及倍耐力 P ZERO 赛道胎(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

二、续航与充电:800V 平台与超充技术


1. 电池技术与续航能力


  • 电池类型:标准版采用弗迪磷酸铁锂电池(容量 62.1kWh),Pro 版和 Max 版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容量 73.6kWh),Ultra 版配备宁德时代麒麟 Ⅱ 赛道电池(93.7kWh)。
  • 续航表现

    • 标准版:CLTC 700km,实测低温区(5~15℃)续航 737km(达成率 91%),寒冷区(-20~-25℃)续航 385km(达成率 47.5%)。
    • Max 版:CLTC 800km,夏测高温续航达成率未进前三,但高温直线加速(3.06 秒)和紧急制动(35.2 米)表现领先。
    • Ultra 版:CLTC 续航四档可选(520-630km),赛道模式下续航约 300km。


2. 充电速度


  • 标准版 / Pro 版:400V 平台,国网 120kW 充电桩 0-80% 充电约 40 分钟,超充桩(400kW)10%-80% 充电 25 分钟。
  • Max 版 / Ultra 版:800V 平台,Max 版在 400kW 超充桩 10%-80% 充电仅需 18 分钟,Ultra 版支持 480kW 超快充,理想状态下 10%-80% 充电 11 分钟,第三方充电桩功率降至 300kW 以下时耗时约 25 分钟。

三、智能驾驶:从高速领航到端到端体验


1. 硬件配置


  • 传感器:Max 版和 Ultra 版配备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含 2 颗 4D 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算力平台为双英伟达 Orin-X(508TOPS)。
  • 功能覆盖

    • 高速 NOA:支持自动变道、超车、上下匝道,用户反馈高速表现优于特斯拉 EAP,但复杂匝道需谨慎。
    • 城市领航:1.3.0 版本优化小路通行和路口处理,可识别红绿灯、行人及障碍物,但极端场景(如施工区域)仍需人工接管。
    • 自动泊车:支持垂直 / 侧方位车位泊入,狭窄车位成功率高,但对低矮障碍物识别有限。


2. 端到端技术


  •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实时分析路面情况,识别特殊路况并提示驾驶员,2025 年计划推出端到端自动驾驶功能,实现从车位到目的地的全程无断点导航。
  • 安全争议:部分用户反馈雨天高速易出现 “水滑” 现象,智能驾驶系统在湿滑路面紧急避险能力不足,需依赖驾驶员主动干预。

四、用户反馈与市场表现


1. 正面评价


  • 性能与操控:车主普遍认可动力响应和底盘调校,称其 “驾驶感受接近宝马 3 系”,赛道版 Ultra 被赞为 “性能怪兽”。
  • 车机体验:澎湃 OS 系统流畅度高,支持语音控制和小米生态互联,HUD 抬头显示信息丰富。
  • 售后服务:部分案例显示售后响应迅速(如爆胎紧急救援),但全国仅 33 家服务中心,导致跨城维修成本高。

2. 争议点


  • 品控问题:刹车系统接头错误、蓝牙钥匙失效等案例暴露装配工艺短板,需加强质检。
  • 智能驾驶局限性:极端场景(如夜间鬼探头、施工路段)系统可靠性不足,用户需保持警惕。

五、总结:性能标杆与市场挑战


小米 SU7 凭借2.78 秒加速、800V 超充、L2 级智能驾驶等核心配置,已成为 20-30 万元纯电轿车市场的性能标杆。其优势在于:

  1. 动力与续航的平衡:后驱版兼顾家用与性能,四驱版满足赛道需求;
  2. 充电网络布局:自建超充桩与第三方兼容策略缓解里程焦虑;
  3. 智能生态整合:小米生态互联提升用户粘性。

然而,售后网络滞后、智能驾驶场景覆盖不足、品控稳定性仍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 2025 年 Ultra 版的推出,小米正试图通过赛道化产品拓展高端市场,但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领域持续领跑,仍需观察技术迭代与用户口碑的双重考验。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086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