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小米汽车官方信息及权威媒体报道,2025 年小米第二款车型已正式定名为小米 YU7(中文名称 “小米御 7”),定位为中大型纯电 SUV,计划于2025 年 6 月至 7 月正式上市。以下是关于该车型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产品信息
- 定位与设计
- 市场定位:对标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7 等热门车型,主打中高端纯电 SUV 市场,填补小米在 SUV 领域的空白,与首款车型 SU7 形成 “轿车 + SUV” 双线布局。
- 设计语言:延续小米家族式设计,采用封闭式格栅、犀利大灯组和轿跑风格车身,兼具运动感与科技感。车身尺寸为4999mm×1996mm×1600mm,轴距达3000mm,属于中大型 SUV 级别,内部空间接近阿维塔 07。
- 命名寓意:中文名称 “御 7” 象征 “陆地战车,御风而行”,强调其性能与气场。
- 动力与续航
- 动力系统: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四驱版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220kW 和 288kW,综合功率达 508kW(约 691 马力),最高车速 253km/h;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最高车速 240km/h。
- 电池与续航: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四驱版)和磷酸铁锂电池(后驱版),CLTC 续航最高可达820 公里(四驱版),入门版续航约 750 公里,满足长距离出行需求。
- 补能效率:雷军在 2025 年 2 月试驾后称其 “一千多公里补能两次”,凸显续航能力优势。
- 智能化配置
- 智能驾驶:配备激光雷达和 Xiaomi Pilot Max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支持接近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可覆盖高速、城市道路和泊车场景。
- 智能座舱:采用大尺寸中控屏和带鱼屏设计,集成小米生态系统,支持四屏交互、语音控制及与智能家居设备互联。
二、上市计划与价格策略
- 时间节点
- 量产与交付:预计 2025 年 6 月开始量产,7 月启动交付,避开二季度销售淡季,借暑期购车潮抢占市场。
- 车展动态:尽管 YU7 缺席 2025 年上海车展,但官方已启动预热活动,实车图片和参数信息已通过工信部备案并在网络广泛传播。
- 价格区间
- 起售价:预计22.98 万 - 25 万元,主力车型(Pro 版)定价约 25 万元,四驱高性能版或突破 30 万元,低于特斯拉 Model Y(26.39 万起)和阿维塔 07(20 万起),价差优势显著。
- 成本控制:受益于动力电池与芯片价格下行,小米 YU7 制造成本较 SU7 进一步优化,支持低价策略。
三、市场竞争与战略意义
- 竞品对标
- 直接竞品: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7、阿维塔 07 等 20-30 万元级纯电 SUV。
- 差异化优势:凭借小米生态整合能力、高性价比及长续航表现,有望吸引对智能化和续航有高需求的消费者。
- 战略价值
- 产能与交付: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交付量已突破 2.9 万台,全年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YU7 的推出将助力小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 “轿车 + SUV” 双产品线支撑。
- 技术迭代:YU7 搭载的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系统,为小米后续车型的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符合其 “全场景智能驾驶” 战略。
四、潜在挑战与风险
- 产能压力:SU7 的热销可能导致小米资源向现有车型倾斜,YU7 的上市节奏或因产能分配调整而延期。
- 市场竞争:2025 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品牌需应对欧盟加税、美国关税等贸易壁垒,同时面临比亚迪、蔚来等本土品牌的挤压。
- 品牌溢价:小米需在性价比与高端化之间平衡,提升品牌形象以突破价格天花板。
总结
小米 YU7 作为 2025 年第二款车型,是小米汽车 “性能 + 性价比” 策略的延续,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长续航、智能化配置及生态整合能力。若能如期上市并实现产能爬坡,YU7 有望成为 20-30 万元级纯电 SUV 市场的热门车型,进一步巩固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