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市场动态和小米汽车产业链布局,以下为与小米汽车业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及分析:
一、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1. 电池与能源系统
- 宁德时代(300750.SZ)
作为小米汽车的核心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Max 及部分高性能车型提供三元锂电池,并采用 800V 高压平台技术。其电池能量密度高、快充性能突出,适配小米汽车高端化需求。此外,宁德时代与小米在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有联合研发合作。 - 比亚迪(002594.SZ)
旗下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和 YU7 车型供应磷酸铁锂电池,以高性价比和安全性成为中低端车型主力供应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也可能在未来小米车型中应用。 - 中创新航(3931.HK)
作为一级电池供应商,为小米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系统,覆盖 SU7 及 YU7 等车型。
2. 电机与动力系统
- 汇川技术(300124.SZ)
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 SU7 系列提供驱动电机,其中 V6s 电机由双方联合研发,转速达 21,000rpm,支持高性能输出。此外,汇川技术还参与小米自研 V8s 电机的生产,未来可能进一步深化合作。 - 联合汽车电子(未上市)
作为博世参股企业,为小米 SU7 基础版车型提供电机及电控系统,技术成熟且成本可控。
3. 智能座舱与电子系统
- 德赛西威(002920.SZ)
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深度适配高通 8295 芯片,优化人机交互体验。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应用于 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 - 华阳集团(002906.SZ)
供应 HUD 抬头显示、车载摄像头等产品,与小米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有合作。
二、关键材料与零部件
1. 车身与轻量化
- 福耀玻璃(600660.SH)
全球汽车玻璃龙头,为小米汽车提供全车玻璃,技术覆盖隔热、降噪等功能。 - 拓普集团(601689.SH)
涉及智能座舱、底盘系统,单车供应价值达 5000-8000 元,产品包括一体化压铸车身部件。
2. 热管理与电子元件
- 银轮股份(002126.SZ)
供应电池热管理系统,适配小米汽车高续航车型的温控需求。 - 光弘科技(300735.SZ)
为小米汽车提供车载电子模组,包括中控屏、传感器等。
三、智能驾驶与生态链
1.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 禾赛科技(HSAI.US)
激光雷达供应商,小米 SU7 Ultra 搭载其混合固态雷达 AT128,支持高阶自动驾驶。 - 几何伙伴(未上市)
提供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算法支持,与小米联合开发智能驾驶功能。
2. 生态链企业
- 富特科技(未上市)
首批入驻小米汽车供应链,获 “优秀质量奖”,供应高压线束等产品。 - 卡倍亿(300863.SZ)
汽车线缆供应商,产品应用于小米汽车。
四、市场高关注度概念股
- 凯众股份(603037.SH)
小米参股 18.18%,同步开发减震产品及线控制动技术,2025 年 Q1 净利润预计增长 10%-15%。 - 华域汽车(600741.SH)
综合性零部件巨头,供应内饰、车灯等部件,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受益于小米汽车放量。 - 奥特佳(002239.SZ)
为小米汽车提供空调系统,积极拓展空调压缩机业务。
五、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核心驱动因素
- 销量增长: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二期工厂 7 月投产将加速产能释放。
- 技术升级:SU7 Ultra 搭载自研 V8s 电机、800V 快充及 Xiaomi HAD 全场景智驾系统,推动供应链技术迭代。
- 生态协同: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深化,智能座舱与手机、家居设备无缝连接,提升用户粘性。
风险因素
- 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持续,可能压缩毛利率。
- 供应链波动:电池、芯片等关键材料价格上涨或供应短缺可能影响交付节奏。
- 政策变化:补贴退坡、碳排放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市场需求。
六、市场动态与数据参考
- 交付进展: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约 21.6 万台,订单量超 43 万台,产能爬坡稳定。
- 财务表现:小米汽车 2024 年 Q4 毛利率达 20.4%,预计 2025 年 Q1 实现扭亏为盈。
- 机构评级:高盛维持小米集团 “买入” 评级,预计 YU7 按计划 6-7 月发布,推动销量增长。
总结建议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机(汇川技术)、** 智能座舱(德赛西威)及高弹性零部件(凯众股份、拓普集团)** 等领域。同时,需密切跟踪小米汽车销量、新车型发布及供应链合作动态,以把握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机会。建议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优先选择技术壁垒高、订单可见性强的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