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小米汽车 2025 年的产业链布局及市场动态,以下从核心供应链、智能化、政策驱动等维度梳理相关股票及投资逻辑:
一、核心零部件与动力系统
1. 宁德时代(300750.SZ)
- 核心业务:为小米 SU7 Max 供应 101kWh 三元锂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平台,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
- 市场地位:全球动力电池龙头,2025 年 Q1 订单同比激增 200%,技术壁垒显著。
- 驱动因素: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台,叠加麒麟电池成本优势,预计贡献年营收超 200 亿元。
2. 比亚迪(002594.SZ)
- 核心业务: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采用 CTB 技术提升能量密度 15%。
- 技术优势:刀片电池成本较三元锂低 10%,适配小米中低端车型,2025 年电池出货量或突破 150GWh。
- 风险提示:SU7 标准版采用双供应商体系(宁德时代 / 比亚迪随机混装),订单存在不确定性。
3. 汇川技术(300124.SZ)
- 核心业务: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供应 SU7 Max 电驱动系统,自研 V6s 超级电机转速达 21,000rpm,适配小米高压平台。
- 市场前景: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68%,欧洲车企 20 亿元订单打开海外市场。
- 竞争壁垒:国内最大伺服系统供应商,技术对标特斯拉,市占率超 30%。
二、智能化与自动驾驶
1. 德赛西威(002920.SZ)
- 核心业务:供应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支持高通 8295 芯片及小米 HyperOS 系统多屏联动,单车价值量超 5000 元。
- 技术壁垒: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商,2025 年智能驾驶软件订单超 8 亿元。
- 生态协同:与小米澎湃 OS 深度整合,适配全系车型,技术复用性强。
2. 光庭信息(301221.SZ)
- 核心业务:提供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及全域全栈解决方案,通过 ASPICE CL3 认证(国内唯一)。
- 合作进展:2025 年智能驾驶软件订单超 8 亿元,地理协同优势(武汉总部与小米研发基地邻近)加速技术对接。
- 行业地位:Tier 2 软件供应商,同时服务华为、蔚来,跨平台整合能力突出。
3. 拓普集团(601689.SH)
- 核心业务:联合开发闭式空气弹簧系统,支持全主动悬架(调节速度提升 100 倍),单车价值量达 1.25 万元。
- 产能释放:合肥工厂年产能提升至 500 万套,2025 年营收贡献占比或超 15%。
- 技术延伸:布局一体化压铸,未来可拓展至智能底盘核心部件。
三、车身制造与轻量化
1. 中复神鹰(688295.SH)
- 核心业务:独家供应 T800 级碳纤维,全车用量 5.5㎡,减重 40%,适配小米 SU7 Ultra 高端车型。
- 技术壁垒:国内唯一实现千吨级 T800 碳纤维量产的企业,毛利率超 50%。
- 市场空间:2025 年碳纤维需求同比增长 60%,小米订单占比或达 30%。
2. 文灿股份(603348.SH)
- 核心业务:供应一体化压铸后地板,采用 2000MPa 超高强钢,扭转刚度 51000N・m/deg,工艺精度领先。
- 产能扩张:广东基地新增 12 台 6000T 压铸机,2025 年产能翻倍至 80 万套。
- 客户结构:深度绑定小米、特斯拉,2025 年营收增速或达 45%。
3. 华域汽车(600741.SH)
- 核心业务:提供内饰总成、电驱动铝壳盖等,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供应链。
- 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能力突出,2025 年小米订单占比提升至 10%,毛利率改善至 18%。
- 战略延伸:布局智能座舱,未来可拓展至域控制器领域。
四、热管理与关键零部件
1. 银轮股份(002126.SZ)
- 核心业务:供应冷媒直冷板、换热器,支持 - 20℃高效制热,适配小米双模热泵技术。
- 技术突破:热管理系统能耗降低 20%,2025 年新增小米订单超 5 亿元。
- 行业地位:国内热交换器龙头,市占率超 25%。
2. 三花智控(002050.SZ)
- 核心业务:电子膨胀阀核心厂商,热管理系统适配小米 800V 高压平台,单车价值量超 1200 元。
- 全球化布局:欧洲工厂投产,2025 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 40%。
- 技术壁垒:专利数量行业第一,客户覆盖特斯拉、比亚迪。
3. 凯众股份(603037.SH)
- 核心业务:供应线控转向减震元件,适配 48V 线控底盘架构,国内市占率超 30%。
- 订单弹性:2025 年股价涨幅达 137%,受益小米汽车销量爆发。
- 产能规划:合肥工厂年产能提升至 500 万套,满足小米 35 万台交付需求。
五、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产能释放:小米二期工厂 7 月投产,年产能超 30 万辆,带动供应链订单放量。
- 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长至 2025 年底,以旧换新补贴最高 1.5 万元,刺激需求。
- 技术迭代:小米 SU7 Ultra 搭载 CTB 电芯倒置技术、碳纤维车身,推动供应链技术升级。
- 生态协同:小米 “人车家” 全生态打通,用户数据互通提升复购率,供应链复用手机领域经验降低成本。
六、风险提示
- 技术路线风险: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可能冲击现有供应链。
- 竞争加剧: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降价挤压市场份额。
- 产能瓶颈:碳纤维、SiC 器件等高端材料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 政策波动:地方补贴退坡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影响销量。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集中在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智能驾驶(德赛西威、光庭信息)、** 轻量化(中复神鹰、文灿股份)** 三大主线。建议优先关注技术壁垒高、订单弹性大的标的,如宁德时代(电池技术)、德赛西威(智能座舱)、拓普集团(智能底盘)。同时,需警惕产能瓶颈及政策波动风险,动态跟踪小米汽车交付进度及技术迭代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