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第一季度及最新周度数据,小米汽车的销量表现已在新能源市场崭露头角,其首款车型 SU7 凭借高性价比和科技配置迅速打开市场。以下是基于乘联会、易车榜等权威机构数据整理的销量排名及市场分析:
一、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核心数据
1. 品牌销量排名
- 中国新能源厂商总销量 Top10:小米汽车以 7.59 万辆的季度销量位列第 9(参考、)。
- 新势力品牌销量 Top10:小米汽车排名第 6,落后于零跑、理想、小鹏等品牌(参考、)。
2. 车型销量排名
- 中大型车销量 Top1:小米 SU7 以 7.59 万辆的季度销量稳居细分市场第一(参考、)。
- 新能源车型总销量 Top5:SU7 以 7.59 万辆排名第五,仅次于吉利星愿、宏光 MINIEV、Model Y 和比亚迪海鸥(参考、)。
- 纯电动车销量 Top5:SU7 在纯电车型中排名第四,落后于 Model Y、宏光 MINIEV 和海鸥(参考、)。
二、市场表现亮点与竞争格局
1. SU7 的 “爆款” 效应
- 定价策略:SU7 标准版 21.59 万元起,比同级别竞品(如特斯拉 Model 3、小鹏 P7+)低 3-5 万元,成功吸引中端市场用户(参考、)。
- 配置优势:标配激光雷达、800V 高压平台、800km 续航(CLTC),在智能化和性能上对标高端品牌(参考、)。
- 产能瓶颈:尽管 SU7 订单量超 15 万辆,但受限于一期工厂产能,交付周期长达 42 周(约 10 个月),部分用户因等待时间过长退订(参考、)。
2. 与头部品牌的对比
- 比亚迪:一季度新能源销量 100.08 万辆,市场份额近 30%,依靠全产业链优势和多品牌布局(王朝、海洋、腾势)稳居第一(参考、superscript:superscript:19)。
- 特斯拉:Model Y 以 8.15 万辆的季度销量领跑 SUV 市场,但在中国整体销量(13.62 万辆)被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超越(参考、superscript:superscript:19)。
- 新势力竞争:零跑、小鹏、理想凭借细分市场精准定位(如零跑 C10 主打家庭用户、小鹏 MONA M03 聚焦年轻群体),在销量上暂时领先小米(参考、superscript:superscript:6)。
三、最新周度数据与趋势
1. 2025 年第 15 周(4 月 7 日 - 13 日)
- 新势力周榜:小米以 0.63 万辆排名第四,落后于理想、小鹏、零跑,但环比增长 23.58%,增速领先(参考)。
- 轿车周榜:SU7 以 0.51 万辆排名第四,仅次于星愿、宏光 MINIEV 和海鸥,显示其在轿车市场的稳定表现(参考)。
2. 产能提升预期
- 二期工厂进展: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7-8 月投产,年产能将提升至 35 万辆,缓解交付压力(参考、superscript:superscript:13)。
- 全年目标:雷军宣布 2025 年销量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若产能释放顺利,下半年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参考、superscript:superscript:13)。
四、市场挑战与未来展望
1. 主要挑战
- 产能爬坡:当前产能不足导致订单积压,需加速二期工厂投产以兑现交付承诺(参考、superscript:superscript:12)。
- 竞争加剧:特斯拉 Model 2、华为智选车等新车型即将上市,可能分流部分潜在用户(参考)。
- 品牌认知:作为新入局者,小米需进一步提升品牌高端化形象,突破 “性价比” 标签(参考、superscript:superscript:21)。
2. 增长机会
- SUV 车型布局:小米计划推出 SU7 的 SUV 版本(YU7),拓展细分市场(参考、superscript:superscript:21)。
- 海外市场:依托小米生态链的全球化渠道,未来可能进军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参考)。
- 技术迭代:自研芯片、固态电池等技术储备若落地,将增强产品竞争力(参考)。
五、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凭借 SU7 的单品优势,已在中大型车和纯电动车市场占据重要位置,但在品牌整体销量和新势力竞争中仍需突破产能瓶颈。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 SUV 车型上市,小米有望在下半年实现销量跃升,冲击新能源厂商销量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