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和行业动态,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并未推出传统燃油车型的计划。以下是结合政策、市场趋势及小米官方动作的详细分析:
一、小米汽车 2025 年核心战略:全面聚焦新能源
- 纯电动车型主导市场
小米 2025 年的主力产品为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这是一款中大型纯电 SUV,车身尺寸达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搭载双电机系统,总功率 508kW,最高车速 253km/h,标配激光雷达和空气悬架,价格预计在 22.59 万至 24.59 万元之间。此外,小米还将推出SU7 Ultra高性能版,采用三电机驱动,功率达 1138kW,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续航 600km,预售价 81.49 万元。这些车型均基于 800V 高压平台打造,支持超快充技术,完全符合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趋势。
- 产能与交付目标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年产能超 30 万辆。结合一期工厂,小米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较 2024 年增长 159%。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纯电车型的规模化生产,与燃油车无关。
二、政策与市场趋势:燃油车加速退出
- 中国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 2025 年:北京汽车、长安汽车等车企计划停售燃油车。
- 2030 年:海南全省禁售燃油车,部分中大型城市启动强制性退出机制。
- 2050 年:全国范围内实现传统燃油车全面退出。
小米作为 2024 年才进入汽车行业的新势力,选择在政策窗口期内聚焦新能源是必然选择。
- 市场需求转向新能源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 40%,消费者对燃油车的接受度持续下降。小米首款车型 SU7 上市 9 个月交付超 13.5 万辆,证明其纯电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若此时推出燃油车,不仅与政策导向冲突,还将面临传统车企的激烈竞争(如大众、丰田在华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超 20%)。
三、技术路线选择:增程式混动而非燃油车
- 增程式技术布局
小米计划在 2026 年推出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混动 SUV,定位家庭用户市场,售价或下探至 15 万元。增程式技术通过内燃机发电解决续航焦虑,本质上仍属于新能源范畴,与燃油车有本质区别。
- 技术投入与研发方向
小米汽车研发总投入已超 300 亿元,重点布局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和电池技术。例如,SU7 Ultra 搭载的智驾系统支持城市 NOA 功能,YU7 配备激光雷达和 Orin-X 芯片,算力达 508TOPS。这些技术均为新能源汽车专属,与燃油车无关。
四、用户误解与行业误读的澄清
- “油车” 概念的混淆
小米曾招聘 “燃油系统工程师” 等岗位,但这是为增程式混动车型的内燃机发电系统服务,而非开发传统燃油车。增程式技术仅保留内燃机作为 “增程器”,不直接驱动车轮,属于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技术路线。
- 合作传闻的澄清
2023 年有消息称小米与华晨、奇瑞等车企磋商生产合作,但合作方向为新能源汽车,且最终小米选择自建工厂(北京亦庄基地)。目前小米汽车生产资质已通过工信部审批,无需依赖外部代工。
五、未来展望:小米的 “生态造车” 逻辑
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人车家全生态”**,通过 HyperOS 系统打通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的联动。例如,SU7 可通过车载系统控制米家设备,YU7 的 AR-HUD 与手机应用无缝流转。这种生态优势在燃油车上难以实现,进一步巩固了其新能源战略的不可逆转性。
结论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没有推出传统燃油车的计划。其战略重心完全放在纯电动车型(如 YU7、SU7 Ultra)和增程式混动车型(如 2026 年的 “昆仑”)上,这既符合政策导向,也契合市场需求。若用户对小米汽车有进一步疑问,建议关注其官方发布的信息或前往线下门店体验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