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2025 年小米汽车产业链核心概念股的详细梳理,结合最新合作动态与技术布局,覆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轻量化材料、检测认证等关键环节:
一、动力电池与电驱动系统
1. 宁德时代(300750.SZ)
- 核心合作:独家供应小米 SU7 Max 三元锂电池,采用 800V 高压平台技术,能量密度达 255Wh/kg,支持 12 分钟快充至 80%。
- 产能保障:与小米成立合资公司 “北京时代动力电池”,年产能规划 50GWh,优先满足小米高端车型需求。
- 技术壁垒:入选工信部 “核心供应商白名单”,享受政策支持,2025 年动力电池业务营收占比或超 60%。
2. 比亚迪(002594.SZ)
- 供应范围: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电池,与宁德时代混装,随机分配。
- 成本优势:刀片电池技术使标准版续航达 700km,成本较三元锂电池低 15%,适配小米 “高配半价” 策略。
- 生态协同:小米投资弗迪电池,锁定刀片电池优先供应,支撑轻量化车身设计。
3. 汇川技术(300124.SZ)
- 核心产品: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供应驱动电机,适配小米 SU7 全系车型,效率达 97.5%。
- 订单增长:2025 年小米电机采购量预计占公司新能源业务的 35%,营收贡献超 50 亿元。
- 技术升级:与小米联合开发碳化硅电控模块,能量损耗降低 7%,适配 800V 高压平台。
二、智能驾驶与车联网
1. 中科创达(300496.SZ)
- 合作深度:提供智能驾驶中间件解决方案 “魔方中间件”,支持小米端到端全场景智驾(HAD)功能迭代,开发效率提升 40%。
- 生态协同:参与小米 HyperOS 系统开发,实现 “人 - 车 - 家” 无缝互联,覆盖 10 亿智能设备。
- 业绩弹性:2025 年智能驾驶业务营收预计突破 20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55%。
2. 德赛西威(002920.SZ)
- 核心产品:供应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高通 8295 芯片,支持多屏交互与 AR-HUD 功能,适配小米 SU7 Ultra。
- 市场份额:小米座舱域控制器采购量占其总业务的 25%,2025 年相关收入或达 38 亿元。
- 技术壁垒:深度参与小米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开发,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
3. 联创电子(002036.SZ)
- 供应范围:提供智能驾驶镜头及影像模组,应用于小米 HAD 系统的视觉感知模块,精度达 800 万像素。
- 订单爆发:2025 年小米镜头采购量占其汽车业务的 40%,营收贡献超 15 亿元。
- 技术协同:与小米联合开发车规级激光雷达,适配 SU7 Ultra 的双方案自动驾驶系统。
三、车身轻量化与材料
1. 祥鑫科技(002965.SZ)
- 核心产品:供应电池包结构件及车身冲压件,采用 7 系铝合金材料,减重率超 20%,适配小米 SU7 Ultra。
- 产能布局:2025 年新增产线投产,交付周期缩短至 30 天,小米订单占比超 30%。
- 技术壁垒:独家供应 SU7 Ultra 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减少焊接点 60%,提升车身强度 18%。
2. 沃特股份(002886.SZ)
- 材料创新:提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降至 100 元 / 公斤,应用于 SU7 Ultra 车身套件,单车用量超 710kg。
- 合作进展:已通过小米新供应商准入审核,2025 年碳纤维业务营收潜在增量达 71 亿元。
- 技术储备:开发热塑性碳纤维材料,解决传统热固性材料缺陷,适配小米后续车型轻量化需求。
3. 宝武镁业(002182.SZ)
- 核心产品:供应镁合金压铸件,用于小米 SU7 Ultra 方向盘骨架及座椅结构件,减重率达 30%。
- 市场份额:国内镁合金市场占有率超 35%,小米订单占比提升至 25%。
- 产能规划:2025 年新增 5 万吨镁合金产能,支撑小米轻量化战略。
四、检测认证与智能装备
1. 中机认检(301508.SZ)
- 核心服务:为小米汽车提供设计验证检测,覆盖碰撞安全、电磁兼容等领域,技术权威性强。
- 订单增长:2025 年小米检测业务收入占比超 40%,营收预计增长 50%。
- 政策红利:受益新能源汽车检测需求激增,业务壁垒高,可拓展至智能驾驶认证领域。
2. 思灵机器人(未上市)
- 核心技术:为小米打造汽车电子域控制器柔性组装线,单位小时产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0%。
- 合作拓展:聚焦提升汽车电子生产效率,推进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场景。
- 产能保障:柔性产线兼容多车型共线生产,助力小米新车研发周期缩短至 11 个月。
五、充电设备与基础设施
1. 科大智能(300222.SZ)
- 核心产品:小米家充唯一供应商,推出 “星河” 充电桩,适配小米 SU7 全系车型,支持蓝牙无感充电。
- 产能规模:2025 年家充桩累计交付 150 万台,小米订单占比超 30%。
- 技术创新:IP55 防尘防水设计,兼容特斯拉、比亚迪等 99.9% 车型,覆盖多场景需求。
2. 特锐德(300001.SZ)
- 合作动态:为小米汽车提供公共充电桩运营服务,接入小米生态 APP,实现 “即插即充”。
- 市场份额:国内充电桩运营市占率超 25%,小米订单占比提升至 15%。
- 技术升级:推出液冷超充桩,功率达 600kW,适配小米 800V 高压平台。
六、生态链与新兴技术
1. 石头科技(688169.SH)
- 潜在合作:小米生态链企业,技术储备涉及智能驾驶算法,或参与小米 SU7 Ultra 的自动泊车系统开发。
- 业务协同:扫地机器人 SLAM 技术可迁移至汽车环境感知,提升自动驾驶可靠性。
2. 九号公司(689009.SH)
- 技术适配:平衡车与滑板车的动态控制技术可应用于小米汽车底盘调校,优化驾驶稳定性。
- 生态联动:小米汽车用户可通过九号 APP 远程控制智能出行设备,强化 “人车家” 生态闭环。
七、风险提示
- 产能波动:小米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需供应链稳定,若某环节出现产能瓶颈(如电池、芯片),可能影响相关企业业绩。
- 技术迭代:智能驾驶、轻量化材料等领域技术更新快,企业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
- 价格竞争:小米 “高配半价” 策略可能压缩供应商利润空间,需关注毛利率变化。
- 政策风险: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碳排放政策调整可能影响行业整体需求。
总结与展望
小米汽车通过 “自研 + 生态链” 模式,已构建覆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轻量化材料等核心环节的供应链体系。2025 年随着 SU7 Ultra 交付放量及新车型 YU7 上市,供应链企业将迎来订单爆发期。建议重点关注宁德时代(电池)、汇川技术(电机)、中科创达(智能驾驶)、祥鑫科技(轻量化)等技术壁垒高、订单弹性大的标的,同时跟踪沃特股份(碳纤维)、** 科大智能(充电设备)** 等高成长细分领域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