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通过两次大规模融资为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注入了强劲动力,总融资额接近 600 亿元人民币。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反映了小米对汽车业务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其在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和全球化竞争中的深层考量。
一、2025 年融资的核心内容与结构
- 股权融资:425 亿港元定向增发
2025 年 3 月 25 日,小米集团以 “先旧后新” 方式配售 8 亿股股份,每股定价 53.25 港元,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 6.6%,预计净筹资约 425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397 亿元)。此次配售吸引了不少于六名独立第三方承配人,包括国际知名投资机构。配售完成后,雷军等大股东通过认购新股维持了原有持股比例,既避免了股权稀释,又为汽车业务快速输血。
- 债务融资:200 亿元公司债发行
4 月 14 日,小米核心子公司小米通讯启动 200 亿元公司债发行,资金用途包括偿还债务、补充流动资金及项目建设。这一操作优化了小米的债务结构,降低了财务成本,同时为汽车业务的长期投入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二、资金用途与战略聚焦
- 产能扩张:应对订单爆发式增长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凭借 21.59 万元起的定价和性能优势,截至 2025 年 4 月累计订单已突破 25 万辆,交付周期最长达 49 周(接近一年)。为满足需求,小米加速推进北京二期工厂建设,将产能从 30 万辆 / 年提升至 35 万辆 / 年,并计划通过扩建工厂将总产能翻倍至 105 公顷。融资资金中超过 60% 将直接用于生产线升级、设备采购和供应链整合。
- 技术研发:构建智能驾驶与 AI 护城河
小米 2025 年研发总投入计划达 300 亿元,其中 75 亿元用于 AI 技术开发,重点突破智能驾驶算法、车路协同系统和大模型在车载场景的应用。例如,小米 SU7 已搭载全栈自研的 “澎湃智驾” 系统,计划通过融资资金进一步优化算法,目标在 2025 年内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的城市道路测试。
- 全球化布局:拓展海外市场
小米汽车在泰国和墨西哥的工厂建设同步推进,分别辐射东南亚和北美市场。泰国工厂规划产能 15 万辆 / 年,主要生产针对东盟市场的经济型电动车;墨西哥工厂则通过规避贸易壁垒,为进入美国市场铺路。融资资金将用于海外供应链搭建、本地化研发中心建设及市场推广。
三、融资背景与行业逻辑
- 行业竞争倒逼资本密集投入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均通过大规模融资扩大产能。例如,比亚迪在 3 月完成 435 亿港元配股,与小米形成 “竞合” 态势。小米通过此次融资,在资金储备上与行业巨头保持同步,为后续价格战和技术竞赛预留弹药。
- 小米汽车的财务现实
尽管小米集团账面现金储备达 1751 亿元,但汽车业务仍处于亏损阶段。2024 年小米汽车净亏损 62 亿元,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和工厂建设。此次融资后,小米汽车的资金储备将超过 600 亿元,可支撑其未来 3-5 年的技术研发和产能爬坡。
- 资本市场的战略押注
小米选择在股价高位(3 月 19 日触及历史高点 59.45 港元)进行融资,折价率仅 6.6%,显著低于 2020 年定增的 9.4%。这一操作反映出投资者对小米汽车业务的长期信心。花旗等机构认为,此次融资将增强小米在智能电动车和 AI 领域的竞争力,有望在 2026 年实现汽车业务盈利。
四、潜在挑战与风险
- 产能落地的不确定性
小米汽车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需要月均交付 2.9 万辆,但当前 SU7 月交付量仅 2.5 万辆,且二期工厂建设进度可能受供应链波动影响。若产能无法及时释放,可能导致订单流失和品牌信誉受损。
- 技术转化的效率
尽管小米在 AI 和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巨大,但与华为、特斯拉等企业相比,其技术壁垒尚未完全建立。例如,小米 SU7 的智能驾驶系统仍依赖高精地图,而特斯拉已实现纯视觉方案。若研发投入无法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
- 外部环境的冲击
全球经济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如中美贸易摩擦)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锂、钴)可能增加小米汽车的海外扩张成本和供应链风险。此外,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行业标准升级也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五、市场影响与长期展望
- 对小米集团的战略意义
此次融资标志着小米从 “手机 + AIoT” 双引擎向 “手机 ×AIoT× 汽车” 三协同的转型加速。若汽车业务成功,预计 2026 年其收入占比将超过智能手机,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
- 对行业格局的重塑
小米凭借生态链整合能力和高性价比策略,正在改写新能源汽车行业规则。例如,SU7 标准版 25.99 万元的定价实现 20.4% 的毛利率,碾压特斯拉 16.3% 的水平。若其产能和技术持续突破,可能迫使传统车企进一步降价,加剧行业洗牌。
- 投资者关注点
市场将密切关注小米汽车 2025 年 Q2 交付数据、YU7 新车型上市表现及智能驾驶技术落地进展。若这些指标超预期,小米股价有望在融资后回调中反弹;反之,可能引发估值压力。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融资行动是其 “All in 汽车” 战略的关键落子,通过股权与债务双轮驱动,为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和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充足弹药。尽管面临产能爬坡、技术竞争和外部环境等挑战,小米凭借生态链优势和资本运作能力,仍有望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占据重要地位。这一融资案例也为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提供了样本 —— 在资本密集型行业,高效的融资策略与技术投入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