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 4 月的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当前的等车时间主要受产能爬坡、供应链波动及市场需求激增等因素影响。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当前等车时间现状
- 主流车型交付周期
小米 SU7 标准版、Pro 版、Max 版的等车时间普遍在42-49 周(约 10-12 个月),其中标准版和 Pro 版预计 2026 年 2-3 月交付,Max 版稍早至 2026 年 1-2 月。而顶配的 Ultra 版因产能优先分配,等车时间缩短至18-21 周(约 4.5-5 个月)。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不同配置的零部件供应优先级和生产线排期。
- 订单积压与产能瓶颈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存量订单充足,生产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但每周新增订单仍未能突破 1 万辆。这表明供应链压力尚未完全缓解,尤其是芯片、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交付周期仍较长。例如,ESP 芯片交货周期从 12 周延长至 52 周,部分高端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不足 5%,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波动。
二、产能提升计划与预期影响
- 二期工厂建设进展
小米汽车北京亦庄二期工厂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2025 年 7-8 月投产,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这将显著提升整体生产能力,助力全年 35 万台的交付目标。不过,新工厂产能释放需要时间,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才能逐步缓解等车压力。
- 供应链优化措施
小米正通过以下方式改善供应链:
- 芯片替代:采用地平线征程 5、华为昇腾 910B 等国产芯片,逐步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 电池本地化:与宁德时代合作深化,M3P 电池量产降低成本,同时推进 800V 高压平台零部件国产化。
- 物流升级:引入京东物流的 “地狼” AGV 系统,提升零部件分拣效率 300%,缩短生产环节的等待时间。
三、市场需求与区域交付差异
- 销量增长与订单结构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销量达 29,244 辆,环比增长 23.25%,累计销量 75,869 辆,稳居国内中大型车销量榜首。订单中 BBA 用户占比 29%,苹果用户占比 51.9%,高需求车型(如 Max 版)的排期更紧张。
- 区域交付效率
厦门作为小米汽车的重点市场,已设立SM 城市广场城市展厅和翔安交付中心,本地用户可通过直营模式优先提车。但受限于全国产能分配,厦门地区的等车时间与其他一线城市基本一致,仍需 40 周以上。
四、政策与行业环境影响
- 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叠加政府 3000 亿元以旧换新补贴,刺激了市场需求。这可能导致订单进一步积压,延长等车周期。
- 供应链全球化风险
红海危机导致苏伊士运河航运受阻,欧洲零部件交付周期从 30 天延长至 90 天。小米汽车部分进口零部件(如德国博世的转向机 ECU)可能面临延迟,影响生产节奏。
五、用户应对建议
- 关注官方动态
小米汽车官网和官方社交媒体会定期更新交付进度,建议用户通过 “小米汽车 APP” 实时查询订单状态。
- 灵活选择配置
Ultra 版因产能优先,等车时间显著缩短,若对配置要求不高,可考虑选择该版本。
- 利用区域优势
厦门用户可优先选择翔安交付中心,该中心与车管所相邻,上牌流程更便捷,可能缩短提车后的手续时间。
总结
当前小米汽车的等车时间受产能、供应链和市场需求多重因素影响,主流车型普遍需等待 10 个月以上。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供应链优化,预计 2025 年下半年交付周期将逐步缩短,但短期内仍需做好长期等待的准备。建议用户结合自身需求和区域资源,灵活调整购车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