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现有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不仅推出了汽车产品,还实现了多车型的密集上市与交付,展现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布局能力。以下是具体进展与细节:
一、首款车型 SU7 Ultra 的量产与市场表现
小米 SU7 Ultra 作为小米汽车的旗舰车型,于2025 年 2 月 27 日正式上市,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这款车自 2024 年 7 月发布原型车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验证与市场预热:
- 性能突破: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马力 1548PS,零百加速 2 秒以内,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续航里程达 650 公里(CLTC 工况)。其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创下 2 分 09 秒 944 的量产车圈速纪录,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 市场反响:2024 年 10 月开启预订后,10 分钟内小订订单突破 3680 台;2025 年 2 月上市当天,2 小时大定破 1 万台,3 月 2 日首车交付时订单已超 1.9 万台,提前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用户群体中,原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车主占比超 50%,女性用户约 20%。
二、第二款车型 YU7 的上市计划
除 SU7 Ultra 外,小米首款 SUV 车型YU7计划于2025 年 6 月 - 7 月上市,售价预计 30-40 万元。这款车定位中高端市场,主打智能驾驶与家庭场景,将搭载小米自研的智能座舱系统与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尽管 YU7 缺席了 2025 年上海车展,但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表示 “该来的会以最好的状态来”,暗示其仍在按计划推进。
三、供应链与技术布局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已趋于成熟,核心零部件来自多家行业龙头:
- 电池: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800V 高压平台),比亚迪弗迪电池供应磷酸铁锂电池,覆盖不同价位车型。
- 自动驾驶: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纵目科技的 ADS 系统,以及小米自研的端到端大模型架构,支持 L2-L4 级自动驾驶功能。
- 车身制造:采用 9100T 一体化压铸技术与泰坦合金材料,提升车身强度与轻量化水平。
此外,小米通过投资近百家供应链企业(如瑞隆科技、云山动力),布局电池回收、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强化垂直整合能力。
四、战略规划与市场挑战
根据供应链流出的路线图,小米计划在 2025 年推出代号 MX11 的纯电 SUV,并于 2026 年发布增程 SUV N3,形成 “纯电 + 增程” 双产品线。这一策略旨在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同时避开与特斯拉 Model Y 等车型的直接竞争。
然而,小米汽车也面临挑战:
- 安全争议:2025 年 3 月发生的 SU7 高速事故(NOA 辅助驾驶状态下碰撞隔离带致 3 人死亡)引发公众对智能驾驶系统可靠性的讨论,尽管小米已配合警方调查并公开数据,但责任认定仍存复杂性。
- 产能爬坡:SU7 Ultra 上市后订单激增,导致交付周期延长至 6-7 个月,如何平衡产能与市场需求是关键。
五、总结
综合来看,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已实现 **“双车型上市、多场景覆盖”** 的目标,SU7 Ultra 的高性能定位与 YU7 的家庭化路线形成互补。其供应链管理、技术自研能力以及生态整合(如米家 IoT 设备联动)构成核心竞争力。尽管面临安全事件与产能压力,但小米通过快速迭代(如 SU7 Ultra 上市三个月内推出新配色、改配服务)与用户互动(如 Ultra Club 会员专属服务),逐步建立品牌忠诚度。未来,随着 MX11 与 N3 的推出,小米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份额。
